青岛展开三大领域智能建设 斑马线传感器可识别行人

  “智慧青岛”将展开三大领域智能建设

  日前,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敬元在做客一档民生网谈栏目时表示,智慧青岛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智慧城市的内容渗透或者涵盖现实城市的方方面面。基本内容按涉及的主体对象,可以概括为三大应用、三项支撑。三大应用是智慧的运行、智慧的服务、智慧的产业,分别面向政府、居民、企业;三项支撑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标准规范,贯穿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下一步,智慧青岛规划发布后,市经信委将进一步解读规划架构和具体内容。智慧青岛建设最根本的诉求是提升三个能力,即通过建设智慧青岛,提升城市对人才、资本、物流等的吸引力,提升城市对企业培育、品牌发掘、产业发展等的创造力,提升城市对空间利用、环境资源、要素配置等的统筹力,有效支撑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问题,可以使居民生活品质更优,企业经济竞争力更强,城市运行管理更加高效等。

  记者了解到,市政府已与中国联通等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其中中国联通将在青岛投资57亿元助力“智慧青岛”建设。据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总经理杨庆友介绍,中国联通向市政府提交的有关建设规划中同样包括了面向政府、企业和居民的 “智慧政府”、“智慧企业”、“智慧生活”三大工程,并确立了强政、富企、便民的建设目标。

  斑马线传感器识别行人

  “政府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建设"智慧青岛"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智慧政府"。”杨庆友介绍说,政府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精细化。例如,智慧办公系统有自动提醒功能,代办件提醒、邮件提醒、会议通知提醒等,公务员不需要去查询就知道哪些事情需要处理。在智慧监管方面,智慧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监管对象自动感知、自动识别、自动跟踪,在主要路口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视器,就能够自动识别在逃犯等。在智慧服务方面,能够自动感知、预测民众所需的服务,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斑马线安装传感器,当老人、残疾人或小孩过马路时,智慧交通系统就能感知,适当延长红灯时间,保证这些人顺利通过。

  离开办公室照样能办公

  在“智慧企业”的构想中,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集成应用,努力使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低碳经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智慧企业之移动办公系统将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上的公文接收和发送、公告、通知、新闻、通讯录和站内邮件功能迁移到手机上处理,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掌上办公,彻底解决了离开办公地点就无法处理办公事务的难题;再比如智慧企业之智慧保险,将针对日常保险行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开发了基于手机嵌入式技术的移动终端应用服务,保险公司查勘员每天将现场查勘情况上报后台系统,定损员通过登录后台网址获得即时信息,查勘员不必再每天跑来跑去。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