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警惕“空壳化”

  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关键体现在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过去,中小企业的流程通常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和大企业的规范经营有很大的差距。尤其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如果企业不能实现流程创新和流程优化,那么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业务模式的创新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组织架构的创新。长期以来,组织架构的创新一直是令企业非常头疼的事情,优化组织架构的创新和流程,并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创新。

  企业信息化的创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应用成效上,这就要求创新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绩效考评体系。尽管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考核中小企业信息化时拿出过一些定量或定性的指标,但现在看来,这些指标中不少已经过时,不适合现在计算、大数据时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认为,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把不经济的环节外包给平台企业来做,以此来实现规模经济。

  企业信息化还离不开技术特别是技术服务的创新。要完全改变过去一说中小企业信息化就是配置IT人员、机器设备以及软件的旧模式,而让企业知道如何应用这项信息服务,在尝到甜头后,企业会更加主动地去应用别的信息服务,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搭平台不能靠政府“拉郎配”

  “‘拉郎配’让政府意愿、市场需求和企业服务提供能力走向了‘三岔口’,而‘借东风’才能真正让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不唱‘空城计’。”宁家骏用四个京剧剧目名字形象地说明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政府、信息服务提供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宁家骏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信息服务平台在对接时出现了“拉郎配”的现象,企业间没有合作的意愿也被捏在一起,这样的合作很难找到契合点。政府、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出现了“三岔口”现象,中小企业的需求无法在信息化平台上得以体现,而平台往往体现的是政府主管部门、大企业的意愿,这种一厢情愿的“牵手”,让建好的平台唱了“空城计”,最后导致平台垮掉。中小企业平台一定要警惕“空壳化”,这就要求设定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要用经济数据说话,看平台给中小企业切实解决了多少问题,让企业降低了多少成本,这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才能发挥作用。

  此外,还要借政府的“东风”,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成为平台真正的主体,而不要让平台搭建企业“喧宾夺主”,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作用,真正达到信息服务供需对接的目的。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