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心 最终要“以人为本”

       让我们将视线转向肯尼亚小型农业保险公司Kilimo Salama。通过对种子的价格支付5%的溢价,Kilimo Sala-ma为农民们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作物歉收所带来的种子损失。这看似无足轻重,但对农民而言却非常重要,因为小农户往往是依靠今年的收成来支付下一年的种子费用,一次歉收所带来的损失可能要五到七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除。传统意义的农作物保险只对超过200英亩占地面积的农场有意义,因为保险公司必须要派遣一个代理来验证索赔事项。而通过耗费4000美元、基于物联网连接起来的自动化气象检测设备的生产和安装,现在只需要一个理赔电话,Kilimo Salama就能对居住在小型气象站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农民的理赔申请进行自动监控及处理。

       最后,很多基于信息产品数据流的产品已经为消费者所熟知,如Fitbit、Nike+等产品,它们能够实时监控跟踪佩戴者的运动、锻炼、睡眠和饮食,并为用户的日常生活模式提供可视化的建议。

       另一个高度创新的例子是来自SST Shotspotter的枪火传感器,通过安装于社区角落里的音频传感器,SST能够对枪响的位置进行定位,甚至检测汽车的移动方向(如果子弹是从一辆车内射出的话),而这也意味着街头摄像头能够进一步对开枪者进行跟踪。枪火传感器已经在奥克兰和加州的部分城市得以安装,而近期在辛辛那提,归功于SST所提供的证据,已经有一名枪击者被依法逮捕。

       物联网已经近在咫尺,物物之间的对话已经开始,更多的信息、更有趣的功能被整合到产品和服务中,随着企业对这种演化趋势认同的深入,这种对话将会越来越多,物联网的商业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激发,而我们所列出的价值创造模型正是迎合这一发展的框架。曾几何时,谁会相信物联网能够帮助法庭对罪犯进行定罪、在风大浪急的海面上跟踪货物、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呢?而这,仅仅是物联网威力的冰山一角。

       是什么在妨碍物联网潜能的真正激发

       那么,物联网的完美状态,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认为,在理想状态下,通过使用任何路径/网络和服务,物联网能够让任意人和任意事物在任意时间、任意地方进行连接。本质上而言,通过新兴技术的运用,我们发现、收集和分析数据与信息,彼此交流对周围世界的新见解与洞察。

       虽然物联网意味着一个前途光明的、承载着无数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体系,但它的未来应该走向何方依旧难以定论。或许,一套全新的、专为物联网而设计的标准或者通用平台,才是释放其真正潜能、刺激其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如果我们把物联网和互联网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个最为明显的区别——浏览器,它正是引爆网络生态系统生长的决定因子之一。在浏览器出现之前,晦涩难懂的ftp文件传输和usenet论坛是我们仅有的连接互联网的狭小门户。而在http和HTML的行业规范确定后,基于统一和通用标准来访问互联网信息的浏览器的出现与发展才顺理成章。直到今天,我们几乎都意识不到浏览器的存在:它只是一个通往信息海洋的窗口而已。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