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获国家政策支持 迎发展新契机

      在2月18日举行的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强调,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决心、更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成为继去年我国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2013~2015)》之后,又一次国家层面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全面部署。一直以来,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的跟不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加之国家并未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指导,造成了物联网发展的无向性和不确定性加深。

  新一轮部署直指

  技术、应用、产业、安全瓶颈

  马凯针对我国下一步物联网发展指出,要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着力统筹推动物联网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上下游联动、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着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产品研发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新一轮对物联网发展的部署,意味着今后我国将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以解决核心技术为切入点,以扩大下游应用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和法律保障为后盾着力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稳步有序的健康发展。

  当前物联网发展中,可以说相关政策少有地走在了产业的前头。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近日到工信部电子一所调研物联网工作时强调,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很好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在信息体系建设上投入加大,工信部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消费、宽带中国等,都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逐步发展和延伸,目前相关领域的培育已经高度市场化。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也使得城市管理、民生领域和工业制造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核心关键技术能否突破

  决定产业成败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从当前这个发展时期看,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已经不仅仅决定产业腾飞的速度,甚至已经成为产业成型和下一步发展的“通行证”。

  专家指出,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必须坚持下大力气推进。现在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核心芯片和智能感应器等的研发与产业化,都面临很多挑战。从2000年18号文出台至今,尽管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通信设备和PC以及白色家电企业作为集成电路产品的下游用户,但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却没有出现一家世界级的公司。即使在TD-LTE和北斗导航这样中国自主标准的产业链里,关键集成电路的短板依然存在。过去几年物联网在国内只不过又一次重复了上游基础缺失,中下游产业化应用有突破的局面。

  相关资料证实,自“十二五”初期战略新兴产业概念提出后,物联网领域的传感器技术备受重视,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高性能模拟电路及数模混合电路被排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集成电路类的第一位,排名在数字类的CPU、DSP和存储器芯片等通用集成电路之前。但与此同时,国内在CPU和存储器等主流消费类产品领域,虽然曾经一度宣称有历史性突破,但现实却是更加无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在目前移动计算机的CPU领域,ARM处理器即将步入20纳米量产时代,中国内地的代工厂也即将量产28纳米产品,但国产CPU核和存储的设计已经止步65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