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医疗创新 降低健康管理成本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施奇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医疗模式中,病人只有得病了才会去医院,这是一种被动的医疗模式。“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近年来,在美国就兴起了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即P4医学(predictive, preventive, personalized and participatory medicine),它集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以及病人参与性于一体。在这种新型医疗模式下,医院的主要任务不再只是位于疾病末端的治疗,而是逐渐向上游延伸,提供包括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个体化治疗等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对健康的管理与咨询将成为医院的重要功能之一。

  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为例,这些疾病都需要定期监测某些生理参数并相应调整生活和治疗方式,搭载传感器的智能移动终端能够便捷的、随时随地的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在数值异常时给予警示。

  举例来说,美国药品管理局(FDA)近日通过了一款名为iBGStar的iPhone外接血糖仪的审核,以方便糖尿病人随时记录自己的血糖水平。iBGStar血糖仪,同时提供一个iPhone上免费下载的应用,连接到iPhone或iPod touch上之后,在使用血糖试纸测试血糖时,应用会自动记录糖尿病人的血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生成一份可以提供给医师准确判断的血糖报告。应用还能根据血糖水平,及时向病人提供建议。iBGStar目前已经获准上市,将在苹果官网、沃尔玛等大型商场开始出售。

  而目前,我国“扁鹊飞救”系统也在尝试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中老年人群、亚健康人群提供身体健康状况实时监测、跟踪查询、定位救助、健康管理咨询及指导等服务,让用户的健康状况处于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中,具体而言,就是患者可以自己在家里用配套无线医疗设备,实时测量学研、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测量结果会显示在特制的健康手机上,通过3G自动发送到绑定的亲友手机上,便于亲友及中心医院及时掌握用户健康状况,而各相关主体可以随时登陆网络平台查看用户健康档案,以便情况不对时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势必加剧,因此,对个人健康的有效管理,在早期实现对重大疾病的发现、干预,以及进一步持续有效的管理对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了重大挑战,于公众而言,基于物联网、智能终端的移动医疗可能是疾病监控、预防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近年来,国家卫生部门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无线医疗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并初步在一些三甲医院进行了试点。对于问题重重的中国传统医疗模式,技术的革新犹如一场及时雨。可以预见,在新一轮的医改浪潮中,医疗服务信息化将是必然的趋势,届时,无论是预防、就诊还是治疗、监控,物联网技术的影子将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