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好的智能电视?见仁见智

  


      昨天微博上有不少人在讨论什么是好的智能电视。这真是一个高大上的大问题。才发现,这不过是联想智能电视在虎嗅网做的一次征文活动。

  这年头居然还有征文比赛,可见这家公司是真没想好如何做智能电视啊。你可见过苹果公司在做完iPhone或iOS的各个版本后,还会来一次征文比赛让大家畅想什么是好的智能手机或者什么是好的手机操作系统?我个人认为,仅仅是个人认为啊:一个产业领头羊要做一件事情,起码要比消费者或者说极客,或者是产业爱好者、批评家们,思考得更加深入,或者按时髦话说,要甩出这些用户几条街才对。

  谦虚和用户友好对一些品牌来说固然是加分因子,但如果产品平庸,过份谦虚又成了最大的可恶。因为用户几乎来不及对你做出正反馈,企业产品和营销人员,很容易停留在一种虚幻的感受中。不管是联想,还是其他传统电视厂商,智能电视的产品路径,我个人觉得应该好好向苹果和亚马逊学习学习。解决客厅娱乐体验的第一步,应该顺其自然,急不得。

  好在是,智能电视现在依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各家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占据领先地位,也意味着各家都还有机会。或许一次成功的营销,就可建立一个帝国。

  从我个人体验来说,我觉得下面几个点解决了,就是好的智能电视 :

  内容足够多且找起来不要累死人

  内容,这是核心的核心,比任何“智能”都重要。对国内很多盒子和智能电视来说,都没做到足够多,足够好,且找起来累死人。有的盒子内容倒是挺多,但要遥控器来挑选,基本上看一个节目的选择时间要费好几分钟,甚至有时候十几分钟,挑不出自己想看的节目。一堆标题和封面堆在那里,都不知道是否值得看。节目介绍简单粗暴,让人无所适从。特别是堆在首页的各种新的热门内容,把“智能电视”本应讲究的个性化体验全给冲淡掉了。完全是喂养用户,而不是引导或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是人人要看《星星的你》的,也不是人人要《爸爸去哪里》啊。如何展示丰富的内容和方便用户个性化选择,是第一位。是衡量智能与否的关键。做硬件的厂商,往往忘记,用户其实对硬件的期待,远没有对软件和合格内容的期待那么强烈。

  遥控器足够好,最好有语音遥控

  遥控器界面的需求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互联网电视厂商,号称智能,只是把一个盒子集成进去到电视,这算不得智能。首先遥控器控制界面就很麻烦,跳来跳去,不方便。最好能有语音遥控,有跟谷歌眼镜的“Ok Glass”一样的语音启动口号。语音不是对着电视机,那样肯定不方便。可以对着遥控器。但这样遥控器的成本提升了,厂商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用户一开始可能也不习惯。这就要求遥控器和后台操作系统有更方便的交互方式。

  可以像点歌一样点节目,可以预先设定播放顺序

  类似卡拉Ok点歌。这个功能,实际上和节目单的配合是一体的。为什么歌华有线回放功能是垃圾呢,因为用户被分时段割裂的节目所强奸,几乎是最差的体验。快进和跳变等功能一概没有,太可怕了。点歌当然也不是最佳形式,但对老百姓来说,先点好再按顺序播放也是一种好方法。当然,自动匹配推荐算法等涉及到互联网智能的,也属于“点播并列队”的一种。

  可以分享自己的节目单给好友

  节目单分享功能。想必用过豆瓣,亚马逊和微信的朋友,都能理解这个功能的需求。通过社交网站甚至手机号分享节目单。是社会化需求,也是内容传播需求。看看国内最近一年最火的各种节目,周五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里,以及非诚勿扰等老牌综艺节目,讨论最热烈的地方在微博和微信上。春晚节目那么烂,社交网站上的吐槽可以从头一天开始,到结束几天后。如果智能电视能和节目结合起来,语音吐槽,也许算的是一个终极好体验了。

  尺寸起码60寸最好70寸以上

  60寸以上。尺寸也很重要,而且非常重要。我一直觉得人是很怪的一个动物。你看过40寸电视再看29已经没法接受。看过60寸再看40没法接受,看过70寸连60都嫌小。智能电视不是2-3年就换的产品,而是5-10年的产品周期。直接将最大的短板屏幕做到基本满足5-10年的要求,内容方面和智能方面的特性,才有发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