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

  文/张江健

 

  最近人工智能的话题很火,无论是硅谷的创业公司、大学及科研机构,还是世界科技巨头谷歌、微软及百度都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前瞻性的研究,而科技媒体也不断将人工智能话题放在头条位置,很显然当前一股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热潮正扑面而来。

  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一个古老而沉闷的计算机学科,自诞生起到今天至少有超过50年的历史。很奇怪,人工智能沉寂了多年,现在为什么又突然热门起来了呢?大量事实证明,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天硬件复兴了,也带动了人工智能的复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关键技术的大发展大突破,这个星球上的一切硬件都在面临着被智能化,而人类对智能化的终极追求就是实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既然人类都在不遗余力的追求人工智能,那么怎样才算人工智能?人们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两个很有意思而又十分关键的问题,因为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为此争论了半个世纪都没有统一的结果。

 

  抛开纷繁复杂的定义讨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顾名思义是人造的智能,也就是让机器具备人类一样的行为能力及思维意识。那么这样化繁为简的理解正确吗?很幸运这个意思可以通过众多业内顶尖专家的言论佐证。着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说“人工智能是关于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很显然,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要让机器具备人类一样的行为能力不会太难,但是要让机器具备人类一样的思维意识还是一项巨大挑战。既然人工智能包括人类的行为能力及思维意识两个部分,那么我们让机器实现人工智能的路径是不是可以分成行为能力及思维意识两个阶段呢?如果一谈到人工智能就直奔如何让机器学会像人一样思考这样宏大的主题,容易误入歧途,倒不如不要那么好高骛远,先谈谈怎么让机器具备人类一样的行为能力吧。

 

  既然人工智能是要让机器具备人类一样的行为能力及思维意识,那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多人包括很顶尖的科学家都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人类实现永生,因此全球很多顶尖的企业及机构都在苦苦探寻人类大脑的奥秘,不遗余力地模仿复制及模拟人类大脑。毫无疑问,要让机器人具备人类的思维意识,无疑于要让人类代替上帝思考,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数据及案例能证明,让人类实现永生是人工智能的终极追求。也许,当我们把人工智能的期望降低一点,那么很快就发现人工智能未必能让人类实现永生,但是可以对人类有无尽的帮助。实际上,人工智能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解放人类劳动,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比如汽车的出现代替了人类双腿走路,计算机的出现代替了手工抄写材料,洗衣机的出现代替了人工搓洗衣服,将人类从低效率的苦活、累活、及脏活等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可以比现在做的更好。

 

  对机器人威胁的担忧暂时是多余的

 

  即使目前看来要让机器学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比拥抱上帝还要困难,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具备人类一样的行为能力,也就是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及生活中。那么问题来了,机器人的大量出现会不会威胁到人类安全啊?一不小心造成人类毁灭那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