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近忧与远虑,从小冰说起(图)

  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在那一端和我们交流的,到底是谁。但目前各种类型的计算机都仍只是人脑部分功能(主要是记忆与运算)的延展,小冰这样的“机器人”发展出接近于人的自主选择、判断、创造与决策能力仍相当困难。

十年前人们提到“人工智能”时,或许还会联想到一些人形的形象,早期的科幻电影如《大都会》的玛丽、《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C-3PO也都是模拟人的形状设计出来的,甚至连《终结者》中无所不能液体机器人还是选择了一副人类的骨架。而近几年的科幻电影中,《她》里的Samantha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星际穿越》里的Tarth则是个大方块。

  十年前人们提到“人工智能”时,或许还会联想到一些人形的形象,早期的科幻电影如《大都会》的玛丽、《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C-3PO也都是模拟人的形状设计出来的,甚至连《终结者》中无所不能液体机器人还是选择了一副人类的骨架。而近几年的科幻电影中,《她》里的Samantha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星际穿越》里的Tarth则是个大方块。

 

  十年前人们提到“人工智能”时,或许还会联想到一些人形的形象,早期的科幻电影如《大都会》的玛丽、《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C-3PO也都是模拟人的形状设计出来的,甚至连《终结者》中无所不能液体机器人还是选择了一副人类的骨架。而近几年的科幻电影中,《她》里的Samantha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星际穿越》里的Tarth则是个大方块。

 

  像Samantha一样的虚拟助手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雏形。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Now均定位为个人语音助理应用,中国也有小i机器人、搜狗语音助手等本土产品。另一个传统巨头微软在2014年加入智能助手战场,一款语音个人助理Cortana(小娜),半年后又推出了基于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小冰。

 

  Cortana、Siri及Google Now都选择了软硬件结合的道路,深度植入各自系统的的智能终端。

 

  其优势是可以最大限度完善生态系统内的用户体验。作为微软阵营的姐妹产品,小冰存在于第三方平台上,将自己定位于一个“16岁少女一样的感情伴侣”,以口语化和技能化的方式满足网友的的提问、搜索和社交需求。

 

  客服小冰

 

  作为中国市场独有的产品,小冰在推向市场不到一年间,就和触宝、新浪微博、京东、米聊等互联网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传统行业如东方航空,也迫不及待将其纳入自己空中互联网服务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在航空业能做什么?航空公司都希望能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加客户忠诚度,但从传统途径获得的旅客资料是死的—名字、身份证号码、搭乘的航班信息并不能告诉航空公司自己的客户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就是想为客户画一个完整的肖像,让我们与客户的沟通更顺畅,为其个性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东方航空公司转型办主任韦志林告诉《商业价值》记者。

 

  在今年一月首个东航人工智能航班MU5117上,乘客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交化与个性化旅程。登机前,乘客可通过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与自己的小冰展开互动,获取实时航班信息,定制接机提醒,自定义餐食。在飞行途中,乘客也能通过平板或电脑登陆机上无线网络,向小冰提交自己的座位号后,乘客可以激活“传纸条”技能,微软将此定义为“打破社交荒漠”。对于“情感助手”小冰来说,进驻东航客舱不仅能完成航班信息查询等功能性任务,还能透过其拟人化的沟通方式进行陌生人社交。比如长时间旅途中想认识前排的某位旅客,就可向小冰发送其座位号,等待对方通过后即可开始直接沟通。甚至可以直接向空乘团队发送消息,呼叫指定的空姐进行客舱服务。

 

  而更注重事务性助手的

 

  Cortana将会以技能的形式整合进东航小冰。未来旅客可以在小冰中“召唤”Cortana,完成写邮件、指定提醒等任务,最终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云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