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升温,手机物联网前景广阔(组图)

  有观点认为,2015年是物联网腾飞之年。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市场前景巨大。虽然我国的物联网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开始提速,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应用和产品已经出现,智慧城市的推进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物物相联”的梦想并不遥远。

  智能手机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移动互联网并不能发挥智能手机的全部潜力,因为固话、手提电脑、台式电脑具有应用上的替代特性。但是,物联网却可以让智能手机大放异彩—手机的普及率和随身携带的特性是其他任何固定通信设备或可移动终端设备都无法比拟的,用手机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工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必将带来广泛应用。

  手机是物联网的重要计算平台

  手机是物联网的重要计算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计算平台之一。手机物联网是借助各种传感器技术和手机终端,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最终实现从人与物的信息交互向物与物的信息交换的转变。

  从应用场景上看,手机物联网有两大方向:面向消费级和面向企业级。面向消费级的手机物联网主要是实现消费智能化,比如手机支付、手机认证等应用;而面向企业级的手机物联网,则将促进工业信息化,例如库存管理、物流跟踪等应用。

  当前,物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我国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年~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并在2010年6月再次提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的科技创新指导意见。2012年国务院将发展物联网上升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层面。

  从技术上看,物联网近场环境是电磁波一个波长范围内的无线电环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上正在炒作的RFID传感器产业其实只是物联网的最基础部分,物联网的真正亮点不仅仅是设备,更重要的是面向应用的协议标准、网络组织。传感器产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历史,而物联网发展才刚刚起步。传感网实现的仅仅是人与物的交互,不能简单地将传感器等同于物联网。物联网最终需要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且物与物的交互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存在着这样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层。从目前看来,我们还没有在数据层面整合进入终端平台,因此,我国的物联网还处于萌芽阶段,而IBM“智慧地球”的概念就是瞄准物联网最高层次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们展望物联网美好发展前景的同时,需要面向应用逆向思维地开发出相应的系统。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只有面向普及型应用才能实现规模突破,脱离了这个基础的盲目投资和盲目开发都是泡沫。物联网不是另一张网,只不过是将信息触角扩大化了,只有务实地在现有通信设备和3G/4G网络基础上,开发出普及型的应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