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智能硬件创业八大坑

  站在智能硬件的风口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士跃跃欲试,近日通过与一些硬件创业者深入了解发现,硬件创业不比APP类创业,除了共性的一些问题,还有可能倒在以下的八个坑里。

  1、 硬件公司如何选择创业方向

  近两年硬件创业的主流方向有很多——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具等等。仅智能家居方面,中国有3亿家庭,每个家庭平均在此方面花费1万元,那么市场空间就能达到3万亿。面对着这样一个巨大诱人的蛋糕,2014年“智能”插座、灯泡遍地开花,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选择一个红海方向创业,也许团队背景非常强大才会获得一线生机。对于如何选择硬件创业方向,此前创新工场合伙人著名投资人汪华的观点已经很有高度:一方面是把真实世界自动化,第二个是我们一起去创建一个新的虚拟世界。

  2、 优秀的公司源于给力的团队

  一支优秀的硬件研发团队中,EE(电子开发)、MD(结构开发)及软件开发的成员是必须的,EE不只是画画原理图、layout PCB (硬件排版)在整个产品周期,任何细微的改动都会牵扯到软件、MD的变化,BOM(硬件电子元件列表)整理和备料也需要绝对的细心,EE工程师往往还需要跟供应商沟通新器件的选型,对工程师的整体能力要求很高。

  

 

  很多创业公司喜欢把ID/MD整体外包给设计公司,其实MD更应该团队自己有能力做,设计公司往往应付交稿,很多开模、生产的细节只有团队自己仔细考虑。

  硬件创业对团队成员最大的要求就是经验,一个经验丰富的团队,会让产品更加可靠的落地,少走弯路就是省下时间和成本。

  3、 ID切记设计不足或过度设计

  受到乔老爷的影响,大家都在追求“极致体验”、“完美主义”,在市面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产品的颜值,希望用工业设计来提高产品外观,以便提高价值并吸引用户。

  普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业设计简单地理解为外观漂亮,工业设计必须要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础上,通俗来说首先这必须是能做出来的产品,否则永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草图。如果一味的追求漂亮、极致的外观很容易造成结构复杂度增加,无法采用标准化的零件,甚至影响硬件设计排版,当创业者一味的把自己的审美强加在产品之上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制造了无法挽回的局面。所以在智能硬件大潮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适度的极致,适度的设计。设计永远服从的是商业,而不是设计致死。

  4、 电子及结构设计拼的是细节

  待工业设计基本定稿后,电子和结构的空间大战就开始了,从定位柱、限高这些最基本的,到天线方向、基带走线附近避免有金属器件,过孔、走线位置、路径的选择等等。

  结构设计不光要结合硬件电路的摆放和外观设计,基本的最小壁厚、加强筋、卡扣位置,未来模具设计可行性都需要在一开始考虑到。

  很多人总认为硬件、结构设计好了以后交给代工厂就OK了,其实在这个阶段就必须要考虑产品的可生产性,如果有器件需要人工焊接势必增加生产人工成本,贴片的AB面器件比例决定了一次贴片成功率,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工人组装的顺序及效率,这一切都会转变为生产良率并最终叠加在成本上,还想什么?赶紧改吧!

  5、 供应链管理决定产品是否能顺利落地

  供应链专家越来越吃香,就是因为供应链决定了一切。从最基本的阻容件、专用芯片、定制结构件、特殊器件包括包装、纸张。

  合理正规的渠道是最大的保障,很多团队因为贪图某一两个主要器件的便宜,而去冒险走一些非常规的供应商,前期设计验证、甚至小批量的时候可能都没问题,当你准备大批量投产的时候发现他们根本无法连续大量供货,这时候再转去寻找原厂支持,这时候不但需要重新等待原厂流程,还可能被管控严格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

  6、 选择合适的代工厂

  目前国内电子产品代工行业已经到了两级分化程度,手机作为重要的电子产品,市场总体增长放缓,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导致很多小型代工厂处境越来越艰难,而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代工厂不仅为苹果、三星、惠普、索尼等国际品牌代工,近年来也为小米、锤子手机、美图手机等国内知名品牌提供了代工服务,另外,伟创力、华宝通讯、英华达等这些代工厂都可以为硬件产品提供可靠的量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