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人工智能在互联网中进化

  如果说,摩尔定律是一种信仰的话,人类应该感谢百亿年前游离宇宙的“微尘”。既然生命的起源可以早于地球,我们又何必需要恐惧未来。

  

 

  看不见不意味没有,度量不了也不代表不是实体。或许,意识正是一种超凡的组织形式,源自宇宙中最为精巧的时空体结构,可以遗传和变异。

  很难说是意识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创造了意识?我们先天就获得了太多的东西,至死不渝。抑或,基因只是一种仪式,联结某处未知的神秘。

  而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新的境遇。

  人工智能热潮与末日恐慌

  曾几何时,人工智能还只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出于对人类意识、思维的信息模拟。不知不觉间,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四周,语音识别、智能搜索、机器学习等都已经变成进行时,虽然这些还只是基于算法的初级智能。

  机器是作为人体的延伸被设计出来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畅快的人机交互,相关的发展一般基于三种策略:模拟人脑、基因演化和自我进化,后者成为人工智能恐惧症的根源。而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加剧了部分人的这一恐慌。

  与霹雳五号的轻松浪漫不同,与终结者T800的铁汉柔情不同,《复仇者联盟》中的机器人“奥创”在意识觉醒之后,将全世界的超级英雄逼入绝境,因为他的意识可以遗传和变异,就像霍金最近通过媒体透露那样,完备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灭亡;而特斯拉汽车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更加直接,机器人五年后就要屠杀人类!

  基于这类恐慌,很多人甚至建议放慢技术发展的速度,这种因畏惧而裹足不前的行为,只能看作是懦夫的选择。如果说,万余年的农业革命奠定了人类社会的雏形,而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文明的蔓延;那么在现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革命,也必然加速和分化我们的现实世界,这是无法阻挡的社会发展趋势。

  究其原因,人类对于无法掌控的东西历来十分恐怖。无法认知造就了漫长的神明信仰,无法预见滋生了无数的末日谣言;而现代的人类同样也对强于自己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恐惧,比如核武器,比如基因科技,比如进化的“奥创”。

  关于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

  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化,地球得以进入石器时代,这是何等的幸运和必然,我们有什么理由抗拒历经两百年工业革命才引发的信息革命?从诞生到终结,地球都未必是我们的终极居所,霍金前段时间发出警告,地球留给人类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到千年了,鼓励人类着眼外太空。地球智慧的宿命终究要再次踏上星途,而人工智能是唯一的选择和最好的帮手,要么选择要么灭亡。

  游离于诗意与恐惧之间,我们静静的等待着未来的降临。由于潜移默化,新一代的文艺青年已经很少会把《变形金刚》当成科幻影片来看,基于不同电影的科技扫盲已经成为智力与品味的较量。从《终结者》到 《黑客帝国》,再到刘慈欣的《三体》,青年一代的激情和信心源自一条明确的时间线。

  六十多年前,当“图灵测试”被提出的时候,人类还没有发明互联网,也不会有人将搜索引擎与人工智能相关联,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搜索引擎通过构建模拟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不断的贝叶斯学习并具备一定智商,比如“百度大脑”都已经达到两岁儿童的智力水平,比如“谷歌大脑”已经可以自主认识猫这种动物。互联网俨然成为人工智能进化的温床,而大数据便是进化的源泉。

  搜索引擎是目前最有希望进化成脑机界面,实现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服务形态,其跨越发展除了硬件和技术等要求,还依赖于自身可以接触的数据量规模。与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中的尴尬现状不同,大数据恰恰能够满足机器学习所必需的输入量和研究基础,这是以前任何规模的数据库无法替代的。如果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人工智能,那么与“人脑计划”神经网络相连接的搜索引擎成为重要的成长积累阶段,互联网+大数据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奇点”迈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的数量与内容还将继续呈几何数量增长,全人类的群体行为都可以看成是不断运作产生的数据,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对真实世界的虚拟再现。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大数据将不再仅仅是人类决策的辅助工具,借助互联网,人将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实时连接,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将成为我们决策的一部分,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也将不再依赖于人类自身智慧,这便已经是“超级人工智能”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