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比“灿鸿”还可怕的风口是“物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同是“联”字辈,相隔十万八千里

  在最近一期的物联网智库公开课中,又有人提出了“物联网是什么”这个问题。起初笔者非常不以为然,以为又是连度娘都懒得问的初学者提出的小白问题,不过一念之后,笔者就为最初的想法觉得羞愧,物联网到底是什么,笔者其实也很难描述清楚。

  就像物联网智库的合伙人许永硕最近感悟的那样,他在不同的场合讲物联网和工业4.0讲了数十次,每次都根据听众的喜好及时调整讲解的内容,尽量用听众听得懂的案例进行说明,他发现每次听众喜好的案例都不重样儿。这也说明在当前的时代,每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五花八门,很难找到一个通用性的话题调动所有人的兴趣。仔细想想,这个问题既是我们在信息传递中遇到的难题,也是目前互联网和制造业面临的难题:这个难题就是怎么在工业化复制中凸显每个人的个性。

  现在我们所有人正站在一个历史关卡的面前,这个关卡非同寻常,既是技术革新的关卡,也是经济形态变化的关卡,还是社会分工重组的关卡。从来没有哪次变革比这次更加剧烈。

  

 

  在此之前,我们经济的基础是“交换”,我们从最开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用一般等价物“钱”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交换”以稀缺性作为基础,强调的是“拥有”。但是现在,工业化的超前发展让单个商品的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很多商品和服务趋近于零成本或者免费,享受商品和服务变成易如反掌的事情,以前主导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瓦解。

  所以今后,我们经济的基础是“共享”,从Uber的火爆就可以看出这种势头的迅猛。在共享的过程中,每个人以接近免费的方式获得商品和服务,这是最具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也是最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之前的几次工业革命让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单个商品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这样下去企业还怎么盈利和生存?因此在工业4.0中,大家开始强调个性化制造、定制化生产,重新赋予商品在使用价值之外的个性化价值,让工业化复制的产品再次增值。

  “共享”这种经济形态的变化让我们的社交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和社交,这两个很难讲哪个是因,哪个是果。Uber既是一种共享工具,也是一种社交工具。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例子,几个人吃饭之后叫了一辆Uber。司机是个90后小伙子,海归硕士,在投行工作。车上聊了很多很久,不少想法一拍即合,又互相交换了微信名片。这种社交情景通过虚拟的互联网是很难触发的,只有线上线下搭配才能创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红利。

  

 

  Uber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未来的这种社交通过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中的“物”会演变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原始的社交是“书信”,“电话”这种人与人之间沟通门槛极低的轻社交倒逼书信成为了重社交,从而取而代之。现在的“微信”倒逼“电话”变为了重社交,未来围绕“物”的各种场景或者使用分享展开的社交一定会倒逼“微信”成为重社交。

  单纯的互联网已经不能承载这种变革的技术和社交需求,之前几次技术革新的红利一定会逐步穷尽,因此催生了物联网。物联网绝对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延伸,而且物联网和互联网相隔十万八千里,互联网只是解决了“人类”联网的问题,而物联网解决的是整个“地球的物”联网的问题,凡是用互联网思维妄图解决物联网问题的做法,都会品尝到不尊重发展规律的后果。

  不会经营“微店”的智能硬件不是“好管家”

  我们可以预见,物联网是颠覆性的,会颠覆未来的商业规则。人们只能用现在的商业规则去判断未来的商业形式,而商业规则是动态的,会变,那么如何推断未来的商业形态呢?只能靠拍脑袋,靠猜。但是这种猜不能是无凭无据的,只能是大胆假设,小心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