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中国卷入烧钱漩涡的互联网公司 消费者的盛宴?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极其流行“烧钱”,已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很多公司都习惯了向用户支付高额补贴,以吸引用户使用它们的服务,指望在它们花光钱之前,竞争对手们会先破产。

  初创公司一猫汽车网(Emao.com)希望打造一个汽车经销商的在线平台,其整个营销战略都是围绕着赔钱建立的。“烧投资人的钱,博买车人的心”——该公司近期打出这样的广告词。

  优步(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今年早些时候吹嘘,这款共乘应用的中国分支一年亏损逾10亿美元,部分原因是支付补贴以抢占市场份额。本土叫车应用滴滴快的(DidiKuaidi)正在多个城市与优步大打价格战。

  优步的竞争对手们表态说,它们在花钱上不会落于人后。滴滴快的总裁柳青(JeanLiu)去年9月表示:“不烧钱我们走不到今天这一步。”该公司董事长程维表示,去年滴滴快的花费40亿美元进行“市场培育”。

  另一家叫车应用易到用车(YidaoYongche)的高管们上月表示,他们“卷入了烧钱的漩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周航近期表示:“我们为今年准备了至少30亿到50亿元人民币的‘弹药’。”

  “烧钱”听起来可能不像是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但这些创立不久的公司主张,为了建立品牌,获得与人竞争所需要的规模,付钱让用户使用它们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正在从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消费拉动型经济——政府坚称转型正在进行中——这使“收买”中国消费者的目的——即希望有一天他们会购买你的产品——显得很有吸引力。

  至少有一些人是这么看的。还有一些人则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热衷烧钱的风气预示着互联网泡沫快胀到头了。在上世纪90年代的网络泡沫时期,硅谷公司说服投资者,利润不再重要,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一样迷上了亏钱。

  “钱用光后,很多公司都会被遗忘,”达睿咨询(Datareal)创始人马继华表示。

  他估计,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使用打车、按摩和洗车等服务,互联网公司每年用在补贴上的资金多达500亿元人民币。

  但他也承认,企业别无选择。“在这个市场上,如果你不烧钱,你就无法获得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你吸引不到投资,结果是你在烧钱的竞争对手面前毫无机会。”

  “消费者的盛宴”

  投资主要来自风险资本公司、私募公司,以及腾讯(Tencent)、阿里巴巴(Alibaba)等规模更大并且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补贴投向各类应用,它们都希望成为按摩服务业的优步,或者洗车服务业的Airbnb。这些“线上到线下”(O2O)服务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时下最热门的投资主题。

  市场领军者的潜在利益有助于解释它们为何如此乐意花钱:根据汇丰(HSBC)的数据,中国O2O市场有10万亿元人民币规模,而目前渗透率只有4%,这个市场在201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80%。汇丰估计,这个行业的“利润蛋糕”在5年内将达260亿元人民币。

  健康美容应用河狸家(Helijia)首席执行官孟醒上个月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眼下O2O对消费者而言就像一场盛宴。我们没有在近期实现盈利的计划,因为风投还在提供资金。”

  

 

  孟醒表示,过去一年他的公司“烧掉了几个亿的人民币”,不过在最大的竞争对手倒闭后,他已经降低了补贴。“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情况,太火了。有很多风投和(私募)公司愿意为这些战争提供资金。”

  各家初创公司都在忙着融资,它们的估值一次比一次惊人,筹得的资金大多用于补贴。滴滴快的去年7月估值为150亿美元,在最近几轮融资中已达到200亿美元。中国优步(UberChina)在今年1月的一轮融资中估值为70亿美元。去年11月,中国最大的两家美食外卖和团购网站——美团(Meituan)和大众点评(Dianping)合并,估值为150亿-170亿美元。

  这些公司大多没有公布财务报表,所以外界无法得知它们实际的烧钱规模。周航估计,2015年易到用车、优步和滴滴快的等打车应用在乘客补贴上烧掉了200亿元人民币。美团大众点评在2月份发布了一份含糊的新闻稿,称2015年“为吃货节省了580元人民币”,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订餐及电影票销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