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工厂失控的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以物联网为基础,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是从数据传输到信息整理、再通过信息来控制设备的一个过程,从而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以德国的一家通过工业物联网方式生产个人名片盒的企业运行为例: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人工将零配件装入流水线之外,所有程序都是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阅读,由机器人自动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涉及的技术包括二维码、射频码、机器人软件程序及数据分析等。大多数时间,人只需要站在安全区域按下“运行”或“停止”按钮即可。但是,生产系统变得高度自动化的同时,整个系统也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外部攻击。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部副总监、在智能工厂做研究工作已经4年的多米尼克·高瑞奇(DominicGorecky)博士解释,智能生产除了由机器对机器进行对话发指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灵活性和模块化。在智能流水线上,安装着不同性能的组件模块,每一个组件都符合具体客户在电子和机械两个方面的需求标准,并可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或拆卸,以便随时按照客户的具体要求来对产品进行调整。

  因此只要黑进控制系统的软件,就可以控制、改变整个生产系统。而且致命的是,这个系统并不是封闭的、独立的。

  西门子、通用电气是这波自动化浪潮的领头羊。相较于西门子,通用电气更注重于“软”服务,将工业物联网于交通、医疗等行业相结合,这就注定了工业物联网无法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局域网,而需要与外界的互联网相联结,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哪怕是以西门子为代表的工业物联网下的“硬”制造企业,也希望能够“自己生产自己”,他们的目标是客户在网上提交订单,工厂接到订单后进行相应规模的产品生产,将人最大限度的从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一切都决定了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会愈发开放、与互联网的结合愈发密切。

  工业物联网与工厂生产、城市运行乃至各项工业领域结合的同时,也会令工业物联网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工业物联网需要以庞大的数据集成为基础,在一端连接着无数的信息提供者。因此工业互联网还是属于互联网的一部分,并未隔绝于世。庞大的数据在现在这样一个数据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富矿,会引起不怀好意之人的觊觎。即便控制系统独立于外部网络,还是有很多机会将木马植入到某一个孤立的物联网系统中。

  在另一端,工业物联网与各类设备相连,从自动驾驶汽车、军用无人机乃至工厂设备,袭击或者控制了工业物联网,就等于是在袭击或控制无数的设备。而工业物联网技术还在发展初期,各项安全措施并不成熟,当前工业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隐患,自然成为了网络黑客眼中的一块肥肉。

  2009年底,伊朗的纳坦兹核工厂遭受一种名为“震网”的电脑病毒攻击,这种病毒给伊朗纳坦兹核工厂造成严重影响,国际原子能署的官员海诺尼根据研究报告指出,大约接约1000台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被破坏,而国际原子能技能估测截至2008年伊朗拥有的制造离心机的部件和原材料也只能达到10000台。

  2014年12月,一家德国境内的钢铁厂遭遇到了一次网络黑客攻击。黑客对钢铁厂进行了APT攻击,当时恶意软件攻击了工厂钢铁熔炉控制系统,让钢铁熔炉无法正常关闭,最终在车间发生物理爆炸,使设备和厂房遭到巨大破坏。

  震网(Stuxnet)病毒直到2010年6月才由白俄罗斯一家安全公司首次被检测出来,这是第一个专门定向攻击真实世界中基础(能源)设施的“蠕虫”病毒,比如核电站,水坝,国家电网。作为世界上首个网络“超级破坏性武器”,Stuxnet的计算机病毒已经感染了全球超过 45000个网络,伊朗遭到的攻击最为严重,60%的个人电脑感染了这种病毒。同时,处于休眠状态的该病毒在世界各地的工厂、发电厂和交通控制系统的网络发现。

  但奇怪的是,在每一个发现该病毒的系统中,在纳坦兹大肆破坏之后,这个病毒没有再任何事,就像是僵尸一样,Stuxnet就仿佛是专门为伊朗核工厂量身定制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