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IoT大盘点:加速的风口与蓄势待发的产业

2017年IoT大盘点:加速的风口与蓄势待发的产业

 

  2017年被称为IoT的新元年,而之所以称之为新是为了区别于2008年物联网的元年,那时候IBM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后物联网在经历了一股热潮之后迅速沉积,直到2017年整个产业重新苏醒过来,所以被称为IoT的新元年。

  代表IoT产业重新苏醒的标志是一系列事件,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是整个电信行业重新审视了IoT之后决定不再做一个旁观者,而是要全身心的投入,低功耗广域网络扑面而来;另一个变化是互联网巨头也重新审视了IoT之后而决定不再做一个旁观者,同样要全身心的投入。数据成为生产资料,传统的产业巨头也不再是被动的等待者,他们也开始寻求数字化转型,开始平台化自己的行业知识和资源能力。

  2017年,我们可以明显的观察到上面这三股力量赋予了IoT新元年的新内涵,即无所不在的低成本连接、海量的数据与计算能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产业平台。

  这也正是马云为何提出物联网(IoT)的核心是“连”,本质是“智联网”,IoT的目标是建立在连接基础之上,以数据为生产资料,以追求机器的智能化为根本目标——Internet Of Things演变成了Intelligent of Things。

  也就是说2017年,产业对IoT的认知是发生了一个微妙但是根本性的变化,即把IoT本身看做是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目的,而不是主要承担完成传感器或者传感网联网和数据采集,或者单纯的完成机器的控制和管理的工具。(2008年之后到2017年之前,主流的认知大概是如此)。

  在2017年,当业界提到IoT时,更多的开始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与之相提并论,并把万物互联之后的群体智能看做是互联网发展的终极阶段:人和智能化的机器都连接在网络上,都是具有智能的节点,形成群体智能,人与机器的交流和沟通就像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具有同样的顺畅和体验。

  某种意义上,这正是IoT正在为我们描绘的未来图景。

  为了更好的理解IoT的新变化,我们可以对2017年的一些连接新物种从应用的角度略作梳理。

  3月份的时候爱立信向业界展示了一款物联网螺丝刀可以算是2017年的首个令人印象深刻的IoT应用,这是一款基于NB-IOT技术的应用,用来解决爱立信通信工厂的工具管理问题,应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这个应用与杭州一位印刷厂企业主使用阿里云Link提供的一套加装了传感器的系统,从而解决了昂贵刀片有效使用的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建立在连接之后的大数据行为分析和效能管理。

  8月份,在中国物联网的圣地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在阿里云的协助下预设了22万个传感器,把鸿山3.6万平方公里内的地下的管井、水网、土壤、交通数据和大气数据做了一次物理世界的数字镜像。这个规模和密度的传感器部署在IoT的发展过程中尚属首次,整个城市的部件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无论是环保洒水车、井盖丢失、城市积水内涝还是交通信息网络都在城市管理者的掌控之中,城市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下,形成了互联的全局智能。

  11月份的时候,中国电信在甘肃的一家奶牛场上线了一款奶牛发情监测系统,通过NB-IoT连接技术精准监控奶牛的行为,号称要做全球最大的牛联网,这是中国电信与银川奥特共同合作的应用。

  共享单车在2017年贡献了最大规模的连接数,成为最亮丽的一道IoT应用风景线,共享单车两位巨头oFo和摩拜在市场投放了海量的共享单车,使得共享单车企业迅速成为了规模性的行业,IoT平台和数据公司。

  这四个IoT应用具有高度的代表性,也属于IoT连接的新物种。从螺丝刀到奶牛,到整个城市,到一个行业,IoT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我们还可以从中观察到的趋势至少有三个:一,已经不存在不能数字化的东西,二,基于数据的智能将是解决社会和商业问题的关键和竞争优势的来源,三、IoT和AI的大范围使用和融合而带来的全局智能。

  IoT平台在2017年的变化也非常明显:重量级的玩家加速入局,科技巨头和传统巨头都在努力把自己变成数据公司。

  入局IoT平台的重量级玩家在我看来有两家,一家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而一家则是三一重工。这两家分别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的典型,同时他们也是非常有实力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