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发展重中之重

      ● 推进两化融合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 中国经济上下左右都面临挑战,两化深度融合是突破困境的重要抓手。
  ● 电商改变了制造业与消费者、与服务业的关系,模糊了一、二、三产业边界。
  ● 马云对电商发展速度的判断会输在文化和习惯上。
  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为首期“全国两化深度融合干部培训班”学员授课中,系统回顾了我国信息化发展历程,与学员一同重温了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并从全球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进程,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功背后的技术创新因素,中国解决当前问题的路径和抓手等角度分析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当前信息化的重点工作,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努力提高推进信息化的主动性。
  历经四次高潮走向信息社会
  杨学山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很早就认识到信息化的趋势,并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他回顾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四次高潮。
  早在1981年、1982年,中央就有多次围绕信息化的报告和讨论,其结果是成立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确定了一系列重大事项,包括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应用。这是第一次信息化发展高潮。1983年到1986年之间,我国部署了十一个重大工程,首个重要工程就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第二次是1993年到1996年,以三金、四金和金系列工程为代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和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成立。第三次是2001年到2006年,重组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国家信息化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作了一系列任务部署。第四次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现在。近期,中央领导批示,信息化、信息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安全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杨学山系统解读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后表示,回顾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布7年来,我们对重点任务的落实抓得比较紧,但对这一战略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对走信息化科学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贯彻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他建议大家进一步认真学习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杨学山强调,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没有制度创新是不行的。从信息化全局来说,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都重要,但对两化融合而言,制度创新更重要。此外,在国家信息化战略里,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方向性导向,就是要走向信息社会,到2020年,从信息化的全局来看,要为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即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业革命动力不足两化融合成必然
  杨学山指出,当前,为何要把两化融合放在如此高的地位,需要历史地看,战略地看。信息技术和材料、能源技术总是相伴而行的。从历史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从属地位,逐渐走向并行的地位,再走向引领的地位。
  18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物流、运输的快速发展让世人初步感受到信息流的重要性。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电话的发展和汽车发展平行。那时候在能源、材料取得很大进展,制造技术、制造工艺也取得重大进程,与此同时,第一次信息革命开始。二战的需要催生了计算机的发明,此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开始结合起来,到世纪之交,这个结合更加清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汀格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进程时,就提出材料、能源、信息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三种基本资源的著名论断。美国由于人少地多,加上有重视知识产权的传统,对信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1872年,美国画家约翰·盖斯特的作品《美国的进步》透露了美国在工业革命100多年兴起的基本“密码”——画面上西进的洪流、以书代表的知识以及电报线所喻示的信息化工具,深刻地阐述了美国进步的源泉。学者注意到,1872年美国工业落后于英国,但在1828年美国平均10万居民拥有74个邮局,比英国要高。
  杨学山指出,中国历来对信息十分重视,但烽火台、驿站都是为战争和强化统治而建,不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这是文化传统的重大差别。美国成为强国100多年、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数十年,欧洲、日本的学者曾对为什么一直没能赶超美国作过深刻的分析,发现除了美国的移民政策、地缘政治以及资源优势外,美国始终把产业领域的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在IT技术上持续保持领先。从技术层面分析美国成功的原因,充分利用全人类在材料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持续保持自身在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最核心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