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王桓博士:物联网是一个长期向好的产业

  如果大家认清了这样一个现实,物联网其实代表的是我们全社会信息化跟智能化发展的一个趋势,那物联网这个概念会做的事情,也不会衰落,不会死掉,大家可以以智能城市、智能制造、车联网这些概念继续延续下去,事物的本身就不会衰落下去。

  目前国内发展的现状:目前我们国内共有两个国家级的物联网产业基地,还有三个工信部颁发的信息化工业示范基地。包括刚才讲的无锡、重庆、杭州三个,也就是说目前发展物联网产业,应该说一共只有这三个。当然前年大概在2011年的时候我记得是部长在一次会议上讲,目前我们国内将近90%的省份都提出发展物联网,其实这个确实有点过热了,我们希望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接下来其实这个也是我想抛出的一个问题。自从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概念出来之后,中央对这些产业发展比较重视之后,各地方政府都相继每年年末或者年初的时候都会抛出各地方政府的一些统计数据。我看到了一些地方,尤其是南方广东的一些发达城市,比如说2012年、2011年他的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比如说800亿、900亿甚至上千亿。如果大家仔细研究他这个产业数据我觉得很有疑问,因为大家知道,地方政府在统计的时候会把很多相关的或者是近似相关的产业都放进去,这个其实也不怪地方政府,因为我们从中央政府层面就没有物联网产业具体的门类,或者具体包含哪些产业要素、哪些产品,包括工信部门,最近也在做这些工作,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很清晰的产业。所以造成了地方政府在统计他的产业规模的时候自己本身就比较迷茫。所以我们学会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出了一个简单的物联网产业框架,当然可能不是特别成熟,但是我们给出了这样一个框架,目的在于理清物联网产业的架构,到底地方政府和我们的主管部门,到底物联网包含哪些门类,不要把一些比如说甚至这种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归入物联网的概念。

  我们现在把很多互联网的或者移动互联网的东西也通通算在物联网里面。因为我从事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推动工作,我当然希望物联网的概念越大越好,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或者理性角度不应该把物联网的概念盲目扩大。物联网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将来还会有泛在网的概念,所以我们现在讨论的很多问题都是以泛在网的概念讨论的。关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刚才其实邬院士已经简单的把国外的一些情况都介绍了,我这儿就不再赘述了。

  下面再向各位汇报一下我们对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总结。目前国内有一个特点,政府引导是主要推动力,目前国内不管车联网的示范应用,还是食品安全,基本上都是政府推动为主。其实这种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推动是非常快的,我可以说有成功案例,但是这些企业想走出这些企业所在的区,走出企业所在的城市是非常难的,至于为什么,我相信大家心里也清楚。

  第二点,电信运营商在这个当中有很多的话语权,甚至运营商占有很大的主动权。为什么呢?因为在民用应用里面,这些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离不开电信运营商,他的很多平台、信息的传输肯定要借助运营商的一些传输平台,所以这个里面运营商有很大的主动性。

  第三,当前的物联网还是以行业应用为主。 这里面我说一个观点,不管是物联网也好、云计算也好,如果这项新兴产业如果没有最终走向民众,没有走向社会,这个产业始终规模做不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智能移动终端,大家知道移动终端有两种,一个是大家的智能手机,另外一种是行业应用的各种智能移动终端。我相信在这个圈内的企业对这种行业应用的移动终端肯定是他利润最大的一个业务,但是它的量和市场规模不大,对行业整个推动作用不大。咱们反过来看智能手机,有多少世界级的大企业,比如苹果、三星、HTC,包括国内这两年发展的中兴、华为,就是说面向民用和面向社会的产业一定是最有前途的,发展规模是最大的。

  我们再来看物联网产业。物联网是以行业应用为主,以政府的推动为主。如果按照现在的这种模式,物联网在短期内是不会做大的,当然现在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创新,尤其物联网服务创新上已经作出很多尝试,已经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说我们与各地地方调研走访的时候,有很多推出了全套的家庭的安防系统,全套家庭的智慧化系统。我认为这种创新产品,以及服务的创新是很有前景的,因为他首先知道他面向客户是民众,而民众的市场永远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