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别忽视大陆创新的能量与决心

  3月下旬中国大陆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在总体目标和主要目标中提出“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的4个目标对接,不仅是为了以倒逼机制推动中国大陆的产业全面升级,更明显的是北京当局已经把“创新”,当作中国大陆把技术“带进来”与创新产品、创新营运模式“走出去”的重要战略。

  我们以为这是中国大陆首次明确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遂行其“大国战略”,其所展现的创新能量及决心,非但不容台湾忽视,对于两岸在产业创新的竞争,尤其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对应。

创新

  创新力量源源不绝

  回想3月初美国知名科技杂志《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所发表的2014年度创新榜,中国大陆创新10强的名单,除了台湾所熟知的百度、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海尔集团外,其他入榜者还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网、三一集团、深圳华大基因科技、中国轨道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由创新10强榜单并不只集中在科技产业,而是扩大到交通产业、生技产业、核能产业,即不难发现中国大陆创新的力量,由科技产业带头,正快速辐射扩散到全面产业的情况。

  去年中国大陆把资源集中到发展半导产业,特别是IC设计产业,海思、展讯、大唐、北京南端智芯、锐迪科就不约而同浮出台面,成为半导体产业焦点。

  即使撇开近年在产业呼风唤雨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技术、小米手机不谈,甫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蓝思科技,由9年前一家被台商看不起眼的公司,转变成为年营收超过700亿元新台币、智慧手机保护玻璃产业的龙头,其所展现的实力与创造市场话题热度,虽足以成为中国大陆创新的代表,但这也仅不过是为数众多中国大陆创新公司的例子之一。

  另一家制造机器人的公司-沈阳新松自动化集团,15年前创业是一家没人敢下订单的公司,2009年后不仅成为中国大陆首家挂牌上市的机器人产业公司,更是南韩三星航太子公司捧着银子上门寻求技术移转的创新公司,2014年营收已达66亿元新台币,市值则超过新台币1250亿元。

  今天我们看蓝思科技的崛起,打趴背后拥有鸿海集团庞大资源的正达国际光电,不能只是由威胁台商的苹果供应链的竞争,出现取而代之的角度看问题;更需要放大思考的是“中国大陆由模仿到创新的能量”不仅庞大,而且这股力量已形成超台、赶韩、直追日、美的新趋势。不只带给台商威胁,也给全球竞争业者带来威胁,因此台湾面对这股源源不绝的创新力量,如何去找出应对之道才是关键!

  对于创新与创业台湾近年虽多所着墨,但政策与发展方向,并不能令产业界满意,主要原因来自政策虽洋洋洒洒、琳琅满目,但想面面俱到,结果不仅造成备多力分,整合力道不足,对促进创业及创新的成效也是浮面大于实质。马云来台创设百亿创业基金,何以造成全台轰动?除了马云的个人魅力外,某种程度也可说是产业与学界对政策发展不足与方向不够聚焦的一种反映。

  因而面对中国大陆发展创新的“大国战略”,台湾更须警愓的是,中国大陆不只是世界工厂,而是正在快速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

  其次,台湾的创新能量不是不存在,但是一来台湾的原创科技创新速度太慢,以致被中国大陆追赶到几乎同等级而无法再领先,同时面对的是中国大陆以国家机器带动的科技(包统传统产业)创新,也可以说台湾的个别企业是在对抗整个国家机器所扶植的产业时,台湾又该如何应对?

  面对创新的能量及后续的推动创新的动力支持,两岸间已形成彼强我弱的形势,随着未来时间轴拉长,两岸的创新能力落差,势将会更为明显。

  彼强我弱急起直追

  我们以为面对中国大陆创新来势汹汹,台湾要思考的至少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台湾整体对应中国大陆科技崛起的反应过慢。二是台湾的创新几乎都只能依赖企业个别的力量,因此应思考如何透过政策与智库来帮助产业和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