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差点收购Facebook的社交之王,却毁在一场“最好”的投资手上

  

这个差点收购Facebook的社交之王,却毁在一场“最好”的投资手上

 

  如果你关注一些国内外社交产品的发展,会发现:但凡社交领域的时代更替,从来都是——恰逢你在作死,那我就不客气了!

  现在说起社交网络,谁会漏了Facebook?可你还记得那个早前头顶“社交皇冠”的MySpace吗?

  作为曾经社交网络里的老大哥,MySpace还差点就收购了Facebook。

  社交网站的拓荒者

  MySpace是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其产品形态跟我们所熟知的QQ空间差不多。与腾讯的社交帝国不同,MySpace的诞生,其实因为营销公司的一个项目。

  2003年,两名热爱音乐的员工用10天的时间模仿了Friendster(当时的另一个社交网站)。结果,一下子就被母公司的管理层看中,并指望它能吸引用户,方便他们更好地推销产品。

  为了业绩,为了更多的用户,带着母公司支持的MySpace可以说开了一个很卑鄙的先河——跑去竞争对手Friendster那里挖墙脚。

  那些因为性、言辞暴力等问题被Friendster封号的网红,MySpace都毫不在意,将他们拉来入驻到自己的平台。网红过来了,粉丝还会少吗?除了网红,MySpace也在拉拢乐队、创作者这类容易吸粉的人。可以说,MySpace是影响式营销的开创者。像我们所熟知的新浪微博,刚开始也是用了这套方法,先邀请明星后快速累积大量用户。

  与此同时,和只能看好友资料的Friendster不同,MySpace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崇尚个性化,追求的就是“我的地盘听我的”,用户可以随心改造自己的主页。

  在粉丝文化盛行和互联网还很单纯的2003年,MySpace就这么占据了社交网络的市场。

  最好的一次投资

  2005年春天,意气风发的MySpace创始人兼CEO德沃尔夫拜访了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并透露出想收购Facebook的意向。第一次,扎克伯格给出了7500万美元的报价,德沃尔夫拒绝了,而当他们第二次谈论这个问题时,Facebook已经是7.5亿美元的报价。

  历史总是带着那么点戏剧性,同样是在2005年,MySpace以5.8亿美元的价格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

  当时业界普遍认为,新闻集团“捡了个大便宜”。谷歌的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说:“默多克收购MySpace等于是又赢得了一场重要的赌局,这或许是他本人出手最好的一次投资。”

  抱上大腿的MySpace在2006年和2007年确实是走上了巅峰。网络访问量超过同期的雅虎谷歌,一举成为全球流量最大的网站。

  

20160425100456.png

 

  不论是名人、明星还是普通人,都中了社交网络的毒:

  歌手选择在MySpace上发布试听歌曲,为专辑预热;

  独立音乐人在MySpace上传播自己的音乐;

  纽约州长的性丑闻女主角在MySpace上被曝光,纽约州长引咎辞职;

  ……

  MySpace成了一段时期内社交网络的代名词。

  社交之王的变现危机

  然而,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MySpace被新闻集团收购其实算不得一件好事,相反,弊大于利。

  在初期,MySpace作为互联网社交网络的龙头老大,背靠新闻集团这棵资源大树,发展的势头自然是一往无前。但是日子久了之后,MySpace的员工发现,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媒体行业之间的磨合实在痛苦。庞大的新闻集团内部体制化、官僚主义盛行,机构臃肿,这一切与MySpace格格不入。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在繁杂的手续和流程面前被严重打击,创新速度严重落后于其他竞争公司。

  收购时所谓的“不会多加干涉”成了一句空话,默多克等高层不是真正了解互联网,只把MySpace当做新闻集团拓展业务的渠道,迫不及待植入公司的广告。磨合期还在继续,默多克却急着在媒体上宣布:“MySpace的年度盈利目标是10亿美元。”

  对于疲惫不堪的MySpace,这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默多克并没有提前和MySpace的员工沟通,却对年收益只有1亿美元的MySpace提出了10倍的目标,这引发了员工的大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