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不等于类人智能:超越图灵测试的世界观

马斯克、盖茨和霍金关于人工智能威胁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的观点很重要,但是,恐怕大多数读者都误解了他们。如果我们像1942年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寄希望于给机器人编程,禁止它们伤害人类,首先我们就要让机器人能够理解什么是“人类”,以及什么是“伤害”。机器人并不需要做什么恶毒的行为就可以伤害到人类,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它们只要把人类正常含义的指令以一种机械而极端的方式执行,就足以带来一场灾难。人工智能真正的威胁不在于机械故障或者对于反人类道德的举动,而是在于它们智力强大,却对人类漠不关心。如果我们像以前那样,依据它们与人类的相似性来定义人工智能,并假定它们全心专注于人类事务,我们就更加面临着这方面的风险。

不管想象中的“强人工智能”是否真正会出现,如果我们总是坚持一种我们已经知道其错误的信念,我们将会错失发现和理解人工智能的良机。在1950年的那篇文章中,图灵提到了对他设想的人工智能的很多反驳意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把对人工智能的反对与当年天主教会反对哥白尼天文学相类比。哥白尼的发现使人们放弃了自己处于宇宙中心,具有绝对优越性的错误观点,这种发现是不可估量的巨大成就。这使得人类更清醒地认识世界,把世界实际的状态,而不是从我们这个角度能够观察到的状态,作为思想的基矗图灵把这些反驳意见作为“神学的反对意见”。另一方面,也会有人说,不管图灵测试有多么悠久,把类人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先决条件,也同样与“前哥白尼时代”的人类中心主义无异。先进的、不像人类的人工智能的到来,可能会带来一场新的觉醒,使我们对于我们自身、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什么是真正的“智能”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建立的世界模型就更加接近世界真实的样子,我们对于未来也会更有信心,这总是一件好的事情。

最后,这种想法延续了过去人类与技术的关系,这种关系已经把我们带到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边缘。按理说,人类中心主义本身并不是来自走向疯狂的技术,而更多地是由于人文主义的遗产,使得我们总是幻想世界是按我们人类的设想,依人类的需要而建立的。这些幻想常常能从现代的意见领袖口中听到,他们向大家布道,勾勒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在那里机器是为人的需要和愿望而服务的。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就上网查一下“杀猪机器人”(不要真的这样做),然后我们再来谈谈一个机器完全服从于人的需要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有人或许在想,我们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从奴隶制度、神权制度到法制社会,所以即便到了2015 年,对机器来说又何尝不可?这种情绪(更精确地说,是这种技术哲学)本质上就是带来人类中心主义困境的原因,如果继续坚持这种观点,我们也很难顺利走向人工智能。人类如果继续坚持这种妄自尊大的习俗,未来将会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现在,到了我们改变的时候了。

登陆|注册欢迎登陆本站,认识更多朋友,获得更多精彩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