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洪小文:人工智能应该叫“人类增强智能”

微软洪小文:人工智能应该叫“人类增强智能”

微软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期间,机器之心对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进行了专访,洪小文博士对微软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进行了详细介绍,也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以及目前的难点做了深度分析。

小冰和Cortana在微软的定位是怎样?

洪小文:我自己就是做语音研究的,对基础研究和相关服务做了二三十年。但是最近这五年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我们真的可以让语音和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服务,成为我们工作、生活当中的人工助手。小娜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后来过了几年开始做小冰。

小娜和小冰的区别在于,小娜跟人的真正助手一样,知道你的很多需求并提供服务,包括订会议室和机票、提供天气信息和新闻等。所以,可以把小娜视为能够帮你提高生产力的助手。但另外一方面,即使是机器人,人有时也希望它有人性的一面,例如你和它聊天,像和朋友一起聊天一样。聊天是一种社交,大部分都是没有目的性的,这就是小冰的作用。小娜适合于做有目的的事情,小冰则是可以漫无目的聊天的伙伴。

小冰和小娜还有很多交叉点,因为大部分时候的正式谈话和非正式聊天是可以交叉在一起的。比如说,和小娜聊天主要是为了实现一些目标,偶尔加一些非正式聊天。和小冰谈话是从聊天开始,最后可以谈一些正式的事情。在京东平台上就出现了商户从纯粹聊天转向咨询数码相机之类信息的案例。基于对小冰等机器人朋友的信赖,用户更容易在了解了产品的特性之后进行购买。

站在科学的角度,我个人认为小冰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很让人兴奋的。现在每期会话(交互)次数达到了二十三。如果就图灵设定的测试标准来看,小冰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规定的标准,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小冰能够完全替代人类的聊天功能。

除了大家很熟悉的小冰和小娜,微软还有哪些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

洪小文:因为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用户所想用的东西会变成一种隐形的、无所不在的东西。隐形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无缝,今天你用的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云服务,同时有物联网和摄像头等。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并不需要知道人工智能是发生在云端还是手机端。事实上,现在的人工智能或自然人机界面只需要用语音和面部表情就能完成,这就是一种隐形的创新。

我知道很多读者对技术感兴趣,而大多数读者需要的是最直接和可用的技术。这里面包括了大家看到的小冰和小娜,而在背后包含的有计算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社交网络情感计算等等技术。

微软的产品很多元化,像今年推出的Windows10,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已经积累超过1.1亿台设备升级到了Windows10。Windows基本要求是操作系统更安全、更稳定、更快。如果大家使用Windows10就可以发现,以前的系统每一个进化版本都需要更多的内存,但是如今Windows10比Windows8所需要的机器内存容量更少。

Windows10中的小冰和小娜代表了新的技术,Windows10已经发展为听你说出指令并且做出反应。譬如我们可以通过说「小冰」发出让机器人运转的指令。同时,我们还在做「Speaker ID」,就是计算机需要对用户的说话声音和内容进行辨认,而这样的功能都是不为用户熟知的(是隐性的)。

还有跟生物信息有关的技术,比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瞳孔识别和虹膜识别等,我们可以在很暗的光线下使用红外线技术进行人脸识别,我们把这些都加入到Windows和其他应用服务当中。在10月披露的微软财报当中,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是一大亮点,包括像今年推出的牛津计划(Project Oxford)和前段时间出现的How Old.net等。我们一开始推出How Old只是进行技术展示,但是现在变得很流行,应用范围更广,比如我们可以实现对上百人规模的公司进行人脸识别。我们也把一款名为Windows Hello的生物信息技术搬到了智能云。在将来,大家可以看到更多智能云的应用,而传统Windows应用软件开发商也会利用我们的技术来改进他们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