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其实还有点“笨”

 

在日前举行的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上,一位工作人员和小机器人进行互动。

谷歌“AlphaGo”和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尘埃落定,但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才刚刚启程。人类为何要研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超过人类成为“超级智能”?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

“阿尔法狗”用3000万局“自我对弈”数据来训练,靠的是“题海战术”

人机围棋大战引人注目,展示了人工智能惊艳的一面。

阿里云人工智能业务总监初敏博士认为,如果看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AlphaGo其实也不是那么神秘,本质上与约20年前战胜国际象棋冠军的“深蓝”计算机一样,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搜索问题。有所不同的是AlphaGo采用了当下非常热门的深度神经网络,以及深度神经网络跟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AlphaGo能成功的秘诀在于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大量的训练数据,互联网的普及也把大量围棋对弈的过程和棋谱电子化了。

专家介绍说,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技术,通过算法使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对新的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机器学习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次浪潮: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本质上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模仿人类大脑行为的神经网络,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方式。初敏说,深度神经网络最初是在语音和图像两个领域获得很大成功,目前正被用于更广泛的领域。AlphaGo的成功再次证明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蔡登说,AlphaGo用了3000万局“自我对弈”数据来训练,对计算机来说这是一个时间比较短的过程。对人来说,即使每局只要15分钟,可能也要800多年才能下完。AlphaGo利用了全世界最大的谷歌计算平台,整合大量芯片处理器的计算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整合和优化,从算法创新方面对于计算机围棋有很大意义,对于广义的人工智能可能谈不上太大创新。不过,在这类策略型游戏或是规则明确的竞赛中,机器终将超越人类。

蔡登说,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和人类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一个孩子第一次看到一只狗,告诉他这是一只狗,下一次看到其他的狗时,他就能判断这也是狗。而目前的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海量数据、大样本的学习,属于“题海战术”——它可能要“看”过成千上万只狗之后,才有辨别的能力。

互联网把人和物都连起来,把所有活动都数字化,因此“大数据+云计算”必然促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

实际上,与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各种“脑洞大开”的想象相比,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更为具体和现实。

一般的人工智能被定义为企图了解智能本质,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产生具有类人智能的计算系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一连串里程碑式的重要突破。比较著名的包括1997年“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2011年IBM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美国电视答题节目中战胜两位人类冠军,当然也包括此次AlphaGo赢了人类围棋高手。

这些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突破,成为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互联网搜索中使用语音搜索已经是成熟应用,正在研发中的无人驾驶汽车也通过传感器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理解,依赖精确的地图来确定位置。

初敏说,通过计算得到的让人感受到“智能”的技术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比如网购时都会体验到的广告和智能推荐,在使用智能设备时会用到人机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视频理解等等,都是人工智能的成果。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包括疾病辅助诊断、智能交通、金融量化分析等等。作为人类智能延伸和辅助的角色,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将广受欢迎,会散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