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人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弱智”?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那些“智能”设备。特别是“导航”软件的问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几乎成为与大家形影不离的必备品。可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却是,“导航”也让许多人变成真正的“路盲”。

人工智能让人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弱智”?

我们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倒很可能变成“智能技术”的奴隶。

据了解,北京目前已经拥有私家车400多万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车辆装载了不同类别的“导航”设备。加上个人手机基本都具有“导航”功能,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人类已经被“导航”所绑架,现代生活节奏也常常被“导航”所左右。随着“导航”技术深入生活,人们患上“导航”依赖症也很正常。无论去哪里,人们懒得像过去那样事先做好充分的“作业”,问道寻路,而是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那“万能的导航”上。

可是我们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当我们呼叫“专车”时,发现绝大多数司机根本不认识道路,几乎完全是依赖“导航”引路。然而,“导航”并不总是那么“智能”,相反常常显得十分的“低能”。有一次我们呼叫的司机,就在距离50米左右的位置,却怎么都找不到正确的方位,最后只能取消约车。这些事例证明,“导航”虽然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造就了更多的“路盲”。有的司机利用“导航”在北京开专车半年以上,依然不能识别东南西北。

笔者曾经做过实验:请一位专车司机先利用“导航”把我送到目的地后,又陪他回到原出发地,让他不用“导航”重新走一遍刚才依据“导航”的指引行走的路线,可是这个司机基本不认路,完全迷失了方位。这种情形绝非个案,而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导航”用得越多的人,成为“路盲”的几率越高。

这个现象令人十分担心:人们创造了高科技的同时,亲自动手动脑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很多人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手工技巧”。我们不由得感叹,人类用智慧创造出聪明智能的机器设备,而这些智能设备却让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低能。这真是应了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类或许应该反省,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发明那么多的智能技术,让后代变得“五体不勤”,“六窍失灵”?

“导航”让很多人变成“路盲”还不是最令人感慨的事。据了解,现在许多年轻人基本不开火做饭,而是使用便捷的“订送饭”软件,在家就可以坐享其成,真正实现了古人梦寐以求的“天上掉馅饼”的理想。然而,当人们连基本的认知功能都衰减时,还能指望谁来拯救呢?

现代人对自己的懒惰和缺乏技艺毫无愧疚之意,相反总用工作紧张,竞争激烈,节奏太忙为借口,拒绝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长此以往,我们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倒很可能变成“智能技术”的奴隶。只有那些研发这些“高智商”设备的技术精英或许可以保持永久的高智商,而大多数实际使用者则可能“堕落”成“新型弱智群体”。

我们的前辈虽然曾经有过十分艰苦的生活经历,但是正是这些吃苦的经历,使得我们的父母个个心灵手巧:他们会缝补衣服,会打家具,会修理家电。由于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巧,他们的生活虽艰苦,却也是充满了自给自足的乐趣。在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修理汽车,机械等较专业的技艺。瑞士手表最金贵的品牌产品,依然出自手工匠之手。而在中国,各类“工匠”已经成为稀罕人才。我们连最简朴的生活乐趣都很难找到了,人们也很难找回自己完成装修和制造玩具时的成就感,幸福感。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社会现代化了,人们却感到自己越来越笨的缘故吧:因为我们的双手除了会敲打键盘之外,一无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