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AI到强AI发展之路,人类将处在什么地位?

这并非空说无凭,就拿自动化机器的普及来说,自动化加上其他市场力量——比如全球化——已经加剧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一些工作岗位被机器淘汰,工人失业,甚至引发政治动荡。对此,有种亲科技的看法是:技术淘汰旧岗位,又会带来新的工作机会。这种观点在过去是否正确尚且可疑,在未来它肯定不成立。一些研究表明,照自动化和AI目前的发展速度,世界上一半的工作都将在20年内消失。这些被机器取代的工作不仅仅是低技术含量的苦工,像新闻撰写和写歌填词这样的工作可能也难以幸免。已经有机器被训练撰写新闻稿和谱曲。

后资本主义

面对全民失业潮的窘境,有人提出“普遍基本收入”的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利用机器生产的巨额财富为人民提供足够的钱,保障日常生活。失业不要紧,政府出钱养大家。这可以看作是升级版的国家福利制度。在此情况下,个人仍然可以寻求工作——为了寻找意义或更好的生活标准,但那是个人的事。

“普遍基本收入”方案得到广泛支持。一些试点计划表明这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它也可以保障当前资本主义体系的灵活性。对许多老牌福利国家来说,这种方案也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不过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成本的考虑。但如果自动化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不需要再设立形式上的工作。这么一来实现人人康乐的社会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保护人类,普遍基本收入策略似乎是一个还不错的方案。但当AI发展到超级人工智能的水平时,事情仍然难以想象。若超级AI比较仁慈,它可以在气候变化、医疗等各个方面造福人类。所有人最终生活在一个完全富足的世界,收入和消费的概念都将因过失而被淘汰。资本主义经济奋力发展的最终后果竟然是消灭了自身,这是多么讽刺埃

AI社会的想象

当下的情况是:工作给人们压力和挑战,人们享受通过奋斗赢得财富和地位。这些东西在AI社会中像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不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于是人们开始追求其他目标,通过运动、诗歌来寻求生活意义。AI机器尽管可以在方方面面超过人类,但人类的生活状态仍然得以保留。就像今日,汽车比人类跑得快,但田径比赛仍然被传承。

人们将为了知识本身而追求知识。巴克明斯特·福勒的一句话正像是对此的先见之明:“人真正应该做的事是回到学校去思考,而不是赚钱谋生。”(The true business of people should be to go back to school and think about whatever it was they were thinking about before somebody came along and told them they had to earn a living.)

这听起来像乌托邦,但它真的可以被实现。所有人随心所欲各尽所长,无论是做个艺术家、运动员、哲学家或是四海漂泊浪荡天涯……如果这是发展AI会带来的最终后果,将皆大欢喜再好不过。

登陆|注册欢迎登陆本站,认识更多朋友,获得更多精彩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