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恐慌,新AlphaGo离强人工智能还有十万八千里

夏永红

继去年AlphaGo以4:1的成绩战胜李世石之后,最近一周在线上横扫围棋棋坛、四处挑战围棋高手并取得60连胜的神秘棋手Master终于揭开面纱,正式新版的AlphaGo,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又弥漫社交网络。在研究认知与心灵哲学的夏永红看来,虽然AlphaGo的算法设计非常精妙,它仍然基于对大数据的暴力统计运算,这和人类智能的运作过程完全是两回事。

“思维是人类不朽灵魂的一种机能,因此任何动物和机器都不能思维。”

“机器思维的后果太可怕了,我们希望并且相信机器做不到这一点。”

“哥德尔定理表明,任何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它总会面临自身不能判定的问题,因此机器难以超越人心。”

“机器没有现象意识体验,它没有思想也没有感情。”

“机器没有像人一样丰富多彩的能力。”

“机器无法创造出什么新的东西。它所能做的都是那些我们知道怎样命令它去执行的事情。”

“神经系统不是离散状态的机器,机器不能模拟它。”

“要将所有指导行为的常识形式化是不可能的。”

“人有心灵感应的能力,而机器没有。”

这些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的反对意见,是AI先驱阿兰·图灵在他的著名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1950年)中最早罗列的。虽然图灵已经对它们做过初步的批驳,但几乎所有后来对AI的各种反驳论证,都可以从这些观点中找到它们雏形。从AI诞生之日起,对它的各种质疑和批判,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然而,继Alphago去年三月战胜李世石,最近又化身Master扫荡中日韩顶尖高手之后,这些观点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AI将在一个所谓的奇点(singularity),全面超越人类的智能,唯一有争议的,只是奇点什么时候到来。甚至那些敌视AI的人,也并不怀疑奇点的可能性,唯一担忧的竟然是人类可能被AI淘汰。然而,这种盲目乐观主义,既可能不负责任地伤害AI的未来发展——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也缺乏对当前AI的严格审视——如果我们了解Alphago是如何运作的,将会发现它仍然共享了所有AI所面临的哲学难题。

一、人工智能为何不智能?

图灵所列举的那些批判,有很多在后来都发展成了更为精细的论证。比如,基于哥德尔定理的批判后来被哲学家卢卡斯和物理学家彭罗斯进一步发展;常识不可形式化的难题,后来出现在框架问题和常识问题中;机器只是机械地按照规则行动,而不能自主思考,是后来的中文屋论证和符号奠基问题关切的核心;机器没有现象意识体验,是那些主张第一人称体验和感受质的心灵哲学家们针对AI的主要观点。

(1)框架问题是困扰AI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至今仍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AI最初的范式是符号主义,基于符号逻辑来对世界进行表征。框架问题就是内在于AI的表征过程的一个难题。认知科学家丹尼特举过这样的例子来描述框架问题:我们对机器人发出指令:进入一个放着定时炸弹的房间,将里面的一块备用电池取出来。但是由于炸药是和电池都在一个小车上,机器人推车取出电池的时候也会一块推出炸药。于是,炸药爆炸了……我们可以让机器人推演出一个动作所导致的附带效果,来避免这种事故。于是,机器人进入房间之后,它开始计算推出车之后会不会改变房间墙壁的颜色,会不会改变车子的轮子……它不知道哪些结果与它的目标相关,哪些不相关。就在它陷入无限的计算推演的时候,炸药爆炸了……我们再次对这个机器人作出改进,教他区分哪些附带效果和任务相关,哪些不相关,但就在这个机器人计算哪些相关,哪些无关的时候,炸药再次爆炸了。

当一个机器人作用于外部世界的时候,世界中的某些事物就可能会发生变化,机器人就需要对内部的表征作出更新。但什么事物会变化,什么事物不会变化,机器人本身却并不知道,这就需要设定一个框架来规定变化的相关项。但这个框架一方面本身就过于繁冗,另一方面又依赖于具体情境从而更加繁冗,最终会远远超出计算机的负荷。这就是所谓的框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