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收购Mobileye "算法+芯片"整合成AI制胜关键

文 / 地平线智能驾驶商务总监 李星宇

芯片业老大Intel收购ADAS业界龙头Mobileye,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重塑行业竞争态势的收购大案背后,折射出怎样的行业趋势?

算法+芯片成为通往人工智能未来的关键路径

凭借十几年的积累,Mobileye在ADAS算法方面的成熟度,无人望其项背,所以即使Mobileye制订了苛刻的排他性商业条款,众客户也只能忍气吞声。

Intel在处理器制程、产能方面也有绝对的优势,相对于高通这样的Fabless公司,可以提供更好的产能和品质保障,对于汽车电子而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AEC-Q100认证、超过十年的供货周期要求,高低温工作稳定性,这些汽车电子的要求使得Intel的IDM整合模式有天然的优势。

但面对自动驾驶的未来,无论Intel还是Mobileye,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虽然Intel依然是半导体业界老大,但如果单论人工智能的计算平台,nVidia更加耀眼。在过去一年里,nVidia的股票坐火箭般上升,因其GPU已经成为深度学习业界事实上的标准开发平台,到目前为止,基于CUDA平台,目前已经超过20万个下载,CUDA社区已经拥有30万开发者。

2016年,Mobileye和意法半导体高调宣布,将合作研发Mobileye第五代SoC芯片——EyeQ5,作为2020年实现全自动驾驶(FAD)的处理器平台,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可提供EyeQ5的工程样品。但在芯片业界看来,这无疑破坏了行规:按照通常做法,至少要等芯片样品出来之后才能宣布,而Mobileye提前近两年宣布,一度被圈内人笑称PPT造芯。

尴尬的背后,凸显的是Mobileye在高性能计算芯片设计方面的实力不足,毕竟和Intel、NXP、nVidia等一众资深玩家比起来,Mobileye在芯片设计方面还欠缺底蕴,而搭档ST也并非高性能计算构架设计的领导者,它更擅长后端开发。

目前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绝大部分还集中在云端,而不是嵌入式领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目前基于GPU的系统售价高昂,但汽车其实是一个对成本极度敏感的行业,GPU不菲的售价已经成为量产的关键制约因素,此外,其较大的发热量也对长期工作稳定性带来挑战。如果不能以经济的成本实现人工智能,那么自动驾驶的普及就依然遥不可及。

FPGA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其计算构架可重构特性能满足深度学习对于专有计算构架的需求,这是Intel收购FPGA巨头Altera的重要原因:灵活、可快速部署。

被收购于Intel的Altera芯片

但FPGA再往上走,计算资源的扩展会让成本上升到很难接受的地步,于是就会轮到ASIC出场了。半导体业界无数的历史都表明,FPGA往往是定制化ASIC的前哨站,一旦某个应用的量足够大,定制化ASIC就会变得更经济。

Intel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路线图,对于Mobileye的收购,补齐了其战略拼图中缺失的一块:算法以及对应的专用算法处理器IP的设计经验。

将算法和芯片进行协同设计,可以轻易地获得超过10倍的性能提升、10倍的功耗下降和10倍的成本下降,并且缩短了客户导入时间,由此获得的商业竞争优势,想想就觉得恐怖。

同时掌握算法与芯片,已经成为通往人工智能未来的关键路径。

算法与芯片深度整合非一日之功

虽然nVidia是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领导者,但一个引人深思的事实是,一开始并非nVidia选择了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选择了GPU,进而成就了nVidia。

在2012年,Alex利用深度学习+GPU的方案,一举赢得ImageNet LSVRC-2010图像识别大赛,并奇迹般地将识别成功率从74%提升到85%,nVidia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趋势,并大力优化基于GPU的深度学习生态系统,并加速迭代开发,三年时间将GPU性能提升了65倍,从而奠定了目前的王者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