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或回暖:能源局承诺3年内解决弃风难题

在历经近两年的持续低迷后,风电产业稳步回升的迹象逐渐明朗。

10月16日,国际能源署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发布了“2013版全球风电路线图”,进一步调高了对风电投资的预期。这个能源产业的国际组织相信,至2050年,全球风电产业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万亿美元,年均投资额高达1700亿美元。

在同一场合,国家能源局首度列出了解决弃风限电(在可以发电的情况下,暂停风电机组)的时间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承诺,将通过电力系统改革、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及加强风电检测与评价等方法,在两三年之内基本解决弃风限电顽疾。

作为具有操作性的手段,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及《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即将发布。

 与此同时,风电龙头企业的订单及财务报表逐步好转,业界普遍预期,两三年后风电或将重新进入快速发展路径。

 国际能源署上调预期

 年均投资额达1700亿美元。

尽管处于风电低迷期,但时隔四年,国际能源署发现其在2009年制定的“全球风电路线图”仍旧过于保守。

10月16日,国际能源署主席Paolo Frank表示,在今后的近40年中,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每年新增60GW(2013年-2020年)、90GW(2020年-2030年)和104GW(2030年-2050年),与此相对应的风电年均投资额将高达1700亿美元,总额达到5万亿美元,其中1.5万亿美元来自中国市场。

Paolo Frank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修订了此前预期。据悉,2009年版的“风电路线图”预计,全球每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47GW,年均投资额仅为810亿美元,比新版本低了一半多。

“我们低估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尤其是中国及非OECD国家。” Paolo Frank向本报记者坦承:“非OECD国家的占比将超过50%。”

国际能源署显然没有充分估计到2008年至2013年的显著变化。五年间,得益于中国(75GW)、美国(60GW)、德国(31GW)的高速增长,世界风电的总装机容量翻了一番,达到300GW,三国总和占比则接近世界的60%。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Steve Sawyer曾批评国际能源署与业界沟通过少、信息不全。“目前的路线图更加切合实际。” Steve Sawyer称。

 随着装机容量目标的上调,国际能源署同时修订了风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Paolo Frank表示,到2050年,风力发电占全球电力供应的15%-18%,而2009年的预期为12%。届时,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300GW至2800GW,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8亿吨当量。Paolo Frank称,除风电成本下降速度及电网接入可能会延长这一计划外,完成上述目标不存在实质性的障碍。

可能延迟风电发展的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成本,但国际能源署对此也表示乐观。

 以中国为例,国产风电机组的平均价格从2007年的6000元/千瓦下降至目前的4000元/千瓦,加之安装成本的下降,其总成本已降低了50%。基于过去五年的经验,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陆上风电成本将继续下降25%,海上风电成本下降45%,下降幅度超过此前预期的23%。

 “但成本的下降不代表风电能够获得与传统化石能源同等的竞争力,” Paolo Frank表示,“除非将环境及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反映到市场之中。”目前,风电生产的平均成本在60-130美元,“风电仍需补贴和税收等政策的支持。”

但在国际能源署更加趋于乐观的“2013版全球风电路线图”中也不无担忧,Paolo Frank表示,由于技术、成本、政策的不确定性偏多,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仍不清晰。

事实上,发展海上风电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欧洲国家面积大多很小,陆上风电空间有限,海上风电极具潜力,类似的国家还包括日本。但由于欧洲经济疲软,不利于安装大规模成本高昂的海上风电。

不过,最令Paolo Frank沮丧的是风电的实际电量。

截至目前,风力发电占电力供应的比例仅为2.5%,中国的这一比例更低,仅有将近2%,受制于并网消纳,2011年中国弃风限电100多亿千瓦时,2012年则进一步攀升至200亿千瓦时。

 “丹麦的风电占比30%,葡萄牙为20%,西班牙为18%,德国曾经在一个晴朗的周日,电力供应的100%来自风电。几国的经验说明,这并非技术障碍。”Paolo Frank告诉本报记者:“这需要增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及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