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MC World看存储硬件更新换代(上)

  专题——《EMC World 2012 变革——IT+业务+你自己

  ChinaByte比特网 6月4日(文/黄亮)EMC World 2012已经过去一周,终于能够有时间静下心来,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我们脑子中的理解沉淀一下。在这里笔者不想对整个大会做一个综述性的回顾,而是想从自己当时来不及整理的观点中,挑主要的方面进行讨论,与大家交流分享。这一篇的方向是从Xeon E5到存储硬件设计。

  在本文之后,还将有一篇针对VMAX高端存储系统(包括新推出的40K)的讨论,加在一起就算是会前发布的《EMC World 2012展望:XtermIO、雷电和VMAX》一文的后续展开和补充吧。

  从Xeon E5到存储硬件设计的讨论

  我们听说EMC确认Isilon更新的硬件平台使用了Intel Xeon(至强)E5。我觉得除了性能方面有需求之外,主要是因为Isilon基本上就是工业标准的x86服务器,添加了InfiniBand互连,其核心价值——软件也运行在几乎标准的Linux系统下。所以在研发测试中会少很多麻烦。

  其实在本次会前笔者就有这种想法——类似的还有重复数据删除设备。尽管我们现在还不确定EMC DD990的硬件是否为Xeon E5平台,但这些产品大多也是运行在Red Hat、CentOS等标准的x86软硬件环境下。所以像Data Domain、惠普StoreOnce D2D家族,记得大约在Xeon 5500/5600服务器CPU宣布半年以内或者更长一点,就推出相应产品。当然相对单一的功能也减少了研发工作的复杂度。

  惠普P4000 LeftHand Scale-out iSCSI阵列产品线,也使用了标准的机架/刀片式服务器,在硬件方面不需要比较大的设计改动应该有助于缩短研发周期

  回过头来再看我们曾经讨论过的EMC VMAX 40K新品,应该还有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因。首先VMAX的“引擎”与CLARiiON/VNX中端存储的SP(控制器)共用部分硬件平台技术,已经基本为业内所默认,笔者与一位朋友探讨过,这样有助于减少研发成本。特别是在企业级闪存应用对高端阵列威胁越来越大的今天,EMC、IBM、HDS和惠普3PAR应该更加不着急更新这些产品。

  高端存储系统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长,用户大多不希望它们经常(在2、3年之内)变更配置。至于“研发周期放缓”是性能上没有需要吗?如果单个节点的硬件规格可以做得更强,减少节点数量实现同样性能对于厂商来说可能就降低了硬件的成本。但这里面还需要考虑一点:每一代产品销售的套数,决定着研发成本的分摊,控制平均成本/生产数量曲线对于企业级高端阵列这些卖得少而贵的产品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像EMC CLARiiON/VNX和NetApp FAS系列这样的中端产品,硬件更新通常会晚于对应的x86服务器平台一年左右,原因可能包括定制的硬件(主板等),NetApp控制器使用的FreeBSD和CLARiiON/VNX FLARE操作系统的Windows Server 2003(XP?)精简内核都属于比较“另类”的OS,在新硬件平台上的软件调试、代码重写、优化方面要花的功夫应该比Isilon集群NAS、重复数据删除磁盘备份产品要多不少。而VMAX级别的产品如果还要等相应的硬件在CLARiiON/VNX上基本成熟之后再开始研发的话,加上软件功能的专用性和复杂度,推出时间进一步延后就是正常的了?

  暂时不看HDS(日立数据系统)VSP和惠普3PAR这两家以ASIC为核心硬件的高端存储系统,IBM DS8800的CPU如今还是Power 6+,据说今年才会推出使用Power 7的新品,在时间节奏上与x86平台的VMAX似有共同之处。

  上述讨论完全是开放式的,涉及到的论据未经100%确认,笔者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尽量做到在谈技术的时候不带有厂商倾向性和个人喜好,所言之处如有不妥欢迎广大读者指正或者与我们交流。

  接下篇:EMC VMAX虚拟矩阵:RapidIO还是内存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