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ARM过于瘦小软件需要“强壮”的内核

  自ARM进入企业级市场以来,与英特尔的竞争就愈演愈烈。随着英特尔发布最新一代至强处理器,高性能市场也再一次被英特尔牢牢地攥在手里。英特尔方面也表示:ARM对自己的高端芯片业务不够成威胁,原因是应用软件不易写入多个运行的CPU上。

  这一观点来自于英特尔企业解决方案销售总经理Gordon Graylish。

  Graylish解释说:“在这个世界上,围绕向量化和代码平行化是一个大问题。99%的代码是不能这么写的,所以想要构建一个运行在1000个内核上的工作负载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的软件,仍然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内核”Graylish补充说道,而英特尔很乐意去做这件事,至强E7 V2就是很好的证明,它也为服务器市场带来了更强大的支持。

  但这并不代表英特尔会放弃Atom产品,Graylish说:“英特尔正在开发Atom和Xeon Phi两条产品线,这是两个计算模型,两者英特尔都会支持。

  对于Graylish所表达的观点,显然宣传的成分会更大一点,商场中言辞上的你来我往,想要证明某一结论是不太客观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ARM的好坏,市场的反馈才是最真实的,ARM服务器已经受到了相当多数据中心管理者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超大型的数据中心。如今的ARM在性能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要得益于现在移动设备对性能的需求。一位风投的资本家Marc Andreessen就建议移动应用的供应商使用ARM会更好。同时ARM的价格也是很多人投向它的一个因素。

   所以更客观的来说,ARM的劣势正在渐渐被弥补,反观英特尔推出与ARM竞争的Atom这条产品线,跟ARM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保证两条产品线齐步走也是英特尔在去年提出的战略,对于英特尔来说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成熟的x86软件环境,这是ARM很难抢走的。

  在英特尔发布新至强的时候,强调了它的总拥有成本,而对比的对象仅有IBM Power Systems这一个,从这一个角度来看,ARM的普及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尽管有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准备大范围的使用,但普及率低确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