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年度策略:新周期,新起点

我们认为,目前计算机行业处于多个变量周期上行的起点,展望 2023 年计算机行业整体有 望迎来上行周期。上行周期的变量包括:1)下游需求,2)业绩释放,3)板块估值中枢。 从历史来看,计算机行业具备一定的周期属性,这种周期属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1)需求周期。计算机行业主要解决的是行业信息化的问题,不同公司的下游客户,具备一 定的行业属性。这些行业也存在一定的需求、盈利和 Capex 支出周期,导致计算机行业的 下游需求也具备一定的周期属性。 2)业绩周期。计算机行业的收入和净利润与人员规模成一定比例关系,对于一家软件企业 或者细分领域企业,其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 1-2 内年变化并不大,收入和业绩的增长主要 来自于员工规模的变化。


3)估值周期。从过去 10 年计算机行业估值变化来看,行业和个股的估值周期还是比较明 显。据 Wind 数据,计算机行业近十年(2012/12/28-2022/12/30)市盈率(TTM)均值为 58.90x。以均值为基准,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行业估值水平分为估值折价、估值合理、估值 溢价、估值泡沫化几个状态,我们假设:1)估值合理:以均值为基准,上下浮动 15%(即 市盈率区间为 50.07~67.74x);2)估值折价:比均值低 15%(即市盈率小于 50.07x);3) 估值溢价:比均值高 15%~45%(即市盈率区间为 67.74~85.41x);4)估值泡沫:比均值 高 45%以上(即市盈率大于 85.41x)。截至 2022/12/30,计算机行业 PE(TTM)为 48.17, 处于估值折价状态。

三大变量(需求+业绩+估值中枢):有望进入上行周期

我们认为,展望 2023 年,计算机行业有望进入几个变量的上行周期。 1、下游需求:上行周期。计算机行业与宏观经济以及下游行业存在较大的相关性。1)从整体来看,计算机行业属于 经济后周期行业,行业需求一般落后宏观经济2个季度左右。企业对 IT 的支出一般与其盈 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2)下游客户行业分布越广的的领域,其与宏观经济增速联动性越强, 比如安防、企业级服务市场、网络安全等;下游行业客户越垂直的领域,自身行业需求属 性越明显,与宏观经济联动性较弱,比如金融IT、汽车软件、医疗IT等。3)从 2022年计 算机行业各细分领域来看,除了汽车软件和新能源 IT 的需求强劲之外,其他领域的下游需 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我们认为,2023年计算机行业整体需求有望逐步进入上行周 期。


2、业绩释放:上行周期。我们认为,2023 年计算机行业有望进入业绩释放上行周期。1)计算机行业的收入和净利 润短期受人员规模因素的影响。2021 年计算机行业人员规模扩张比较明显,2022 年新增 加的人员不但没有创造增量收入,反而形成刚性成本和费用,对 2022 年净利润带来一定压 力。由于 2022 年下游需求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直接制约了计算机行业企业人员规模扩张计 划, 2023 年计算机行业员工规模有望保持稳定状态。我们将在 2023 年看到的财务指标变 化将是:收入增速提速,成本和费用保持稳定,净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2)下游需求进 入上行周期,也会带动净利润增速向上。

3、估值中枢:上行周期。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具备明显的估值周期属性。估值周期的演绎受到产业逻辑、全球技 术共振、市场流动性、板块轮动等多方面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计算机板块行情演绎结果 来看,其估值周期属性是比较明显的。 如前文所述,我们将计算机行业估值周期分为四个状态:估值折价、估值合理、估值溢价、 估值泡沫化。这四个估值状态相互转化,体现产业逻辑演绎在股价的表现。与这四个估值 状态相对应的是三个上涨阶段:1)估值修复阶段:从估值折价到估值合理;2)估值溢价 阶段:从估值合理到估值溢价;3)估值泡沫化阶段:从估值溢价到估值泡沫化。 我们认为,目前计算机行业处于估值上行周期的第一阶段:估值修复阶段。

新一轮科技浪潮即将开启

复盘过去 10 年科技浪潮的演绎,每一轮的科技浪潮都有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几 个方面来描述这个“时代背景”:1)宏观:政策方向。自上而下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 推动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2)中观:产业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3)微观: 在时代背景下崛起的企业。 2013-2016 年:移动互联网科技浪潮。1)政策背景:“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 背景下,改革创新的政策持续推出,“互联网+“的产业政策不断落地,支持虚拟平台经济的发 展。2)产业背景:移动互联网流量爆发,微信用户数指数级增长,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相继 崛起。3)企业层面:中国出现了移动互联网龙头企业,A 股则上演了“互联网+”的科技大行 情。

2019-2021 年:半导体硬科技浪潮。1)政策背景:金融机构定位“脱虚向实”,支持方向 开始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倾斜,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等政策相继出台。2)产业背景: 2018 年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政策不断推出。从 2019 年开始,发展硬科技成为当时重要 的科技主题和历史任务。3)企业层面:大基金投资半导体企业,信创开始加快推进,A 股 半导体企业和信创企业开始崛起。

从过去 10 年来看,我们认为,每个 5 年都有一条科技主线,在科技主线中,我们会看到: 1)0 到 1 的质变:每次科技浪潮中,都有其他 0 到 1 质变的领域,这个领域也是孕育指数 级增长企业的领域。这个领域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科技主旋律。 2)1 到 N 的量变:每次大的科技浪潮质变发生之后,都会有其接下来几年的量变的延续。 但这个阶段产业发展的速度,企业成长的速度,估值溢价的程度(如前文所述的四个阶段), 都要小于当时的质变。 3)新周期,新主线。我们认为,慢慢开启的新周期中,会出现新的科技主线,这也是我们 在接下来需要重点寻找的领域。


看未来 5 年,我们认为,2023 年是新一轮科技浪潮慢慢孕育的阶段,新的科技主线在外部和 内部因素推动下有望逐步清晰。我们可以沿着上面的分析框架,去寻找和确认未来 1-2 年的 科技主线演绎的方向和节奏。从新科技浪潮的特点来看,我们认为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新领域:这一轮科技浪潮大概率发生在新领域,如数据要素的确权、处理、流通、交易 等环节。 2)中国本土特色:新科技领域从从成长到成熟,从出现到兑现,需要跟中国国情结合在一 起,即与中国政策背景、中国产业特点、中国法律法规结合在一起。 3)全球技术共振:如果我们能在全球科技产业趋势中,找到技术共振,能够为下一轮的科 技浪潮的发展奠定重要技术基础。这需要我们对全球科技前沿保持持续的观察和洞察。结 合中国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新技术应用的领域和场景。

计算机行业2023主线:复苏+大安全+数据

展望 2023 年,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可以分为几条主线去跟踪。1)大安全,2)经济复苏, 3)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为主线)。这三条线的排序是按照明年产业逻辑向业绩转化的清 晰程度排序,即大安全>经济服务的业绩兑现>数字经济,但是从产业 Beta 来看,经济复苏> 数字经济>大安全。对于 2023 年,我们需要结合业绩兑现情况和产业逻辑强化程度来动态 跟踪判断各条产业主线的景气度水平。 主线一:大安全主线:1)信创,2)核心环节的国产化(EDA/CAD/CAE/ERP 等),3)密 码安全。 主线二:经济复苏主线:1)工业信息化,2)酒店 IT,3)政府 IT,4)网络安全,5)医 疗 IT, 6)金融 IT,7)智能驾驶。 主线三:数字经济(数据要素):1)数据要素;2)数字经济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落地; 3)数字经济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落地。

主线一:大安全
我们认为,在大安全背景下,2023 年国内信创有望从党政领域向行业领域拓展,成为新一 轮信创建设周期的起点。从产业节奏来看,建议关注 23Q1-Q2 信创订单的变化;从标的来 看,推荐在 2020-2022 年中,受信创推动收入不断释放的标的,包括:金山办公、纳思达、 景嘉微等。同时,信创在 IT 关键领域渗透,CAD/CAE/ERP/EDA 等领域也有望迎来产业加 速,包括:华大九天、用友网络等。


信创:从党政到行业

外部环境刺激下,信创产业发展或将加速。2022 年美国屡次发布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遏 制政策,如 2022 年 8 月 13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公告,对四项“新 兴和基础技术”纳入新的出口管制,其中包括开发 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 成电路必需的 ECAD(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2022 年 10 月 7 日,BIS 再次发布对 于中国的出口管制新规,限制出口用于制造以下芯片的半导体设备:16/14nm 及以下逻辑 芯片、半间距超过 18nm 的 DRAM 芯片、128 层级及以上 NAND 芯片。我们认为,随着中 美贸易摩擦加剧,核心科技环节自主可控重要性不断提升,外部环境变化或将刺激国内信 创产业发展提速。

2023 年行业信创建设有望全面提速。我国信创建设大致可分为党政、行业、商业三大市场: 1)党政信创:中央、省市层面的党政信创最先启动,第一轮建设已于 2022 年 6 月 30 日 全面验收完成,2023 年将推进区县党政信创建设;2)行业信创:八大行业(金融、电信、 石油、电力、交通、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的信创市场规模较党政信创而言更加庞大, 其中金融、电力、电信等重点行业信创建设已率先开启,2023 年行业信创有望全面开启; 3)商业市场:随着产品性能与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信创产品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推广。我 们认为,2023 年国内信创市场建设的主要力量将党政向八大行业逐步切换,应用范围的扩 张有望带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信创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未来四个季度行业信创推进节奏有望加快。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信创从党政向八大行业逐 步扩散,未来四个季度产业落地节奏有望加速推进。当前时点来看,22Q4 国内信创仍处于 第一阶段,即政策驱动阶段,核心变量来自外部环境,主要政策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 复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征求意见稿)》等。 随着政策逐步落地,23Q1 开始信创产业驱动因素有望从政策向业务订单逐步转化,行业内 生需求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变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判断 23Q2 开始随着信创订单逐步落地, 行业收入/利润有望逐渐兑现。

国产化节奏正处于从“可用”向“好用”的进化阶段。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积累,国产基 础软硬件体系目前已经处于“可用”状态,但相比成熟的 Wintel 体系,国产基础软硬件体 系在产品性能、软件生态、用户使用体验等,以及未来可预见的售后、运维等还面临众多 难题,正处于从“可用”向“好用”的进化阶段。国产软硬件生态包含多个细分层次。从涉及内容看,信创产业囊括了国产软硬件生态的关 键组成部分。信创产业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多个层次,包括 CPU 芯片、服务器、存储、 交换机、路由器、云服务等 IT 基础设施;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OA、 ERP、办公软件、政务应用、流版签软件等通用软件;边界安全、终端安全产品等信息安 全产品。我们认为在信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国产软硬件生态有望逐步建立,为上层应用 提供安全可靠的底层 IT 基础与环境。


核心环节:信创在关键领域的渗透

在大安全背景下,信创有望在更多 IT 关键环节进行渗透。从 2019 年开启的信创实现了 0-1 的突破,国产基础软硬件生态逐步得以构建。看未来产业发展,信创有望在更多 IT 关键环 节领域渗透,国产化成为中国 IT 未来发展的常态。 信创有望从核心基础软硬件扩散到计算机所有环节。从涉及环节看,信创从基础软硬件逐 步向应用层扩散,形成了囊括基础软硬件的生态系统。从应用行业看,首先在党政行业进 行应用,随后逐步发展到行业信创阶段,在重点行业进行推广。更加广义的信创则包括了 信息技术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如汽车软件、工业软件等细分行业应用。因此在信创研究中, 我们不仅关注基础软硬件生态的建立,也关注基于基础软硬件生态的细分行业应用。

市场规模:基础软硬件市场规模较大。从市场规模角度看,信创各个环节中,底层算力基 础市场规模较大,据 IC insights,2021 年全球微处理器市场规模为 1029 亿美元(约 7203 亿元人民币,按 1 美元兑换 7 人民币计算),中国市场 2742 亿元,是信创产业各个环节中 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基础软件方面,据中国信通院、Research and Markets、华为 鲲鹏产业白皮书,从全球角度看,2021 年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的全球市场规模均超 过 2000 亿元,基础软硬件领域市场规模总体较大。在行业应用方面,2021 年汽车软件、 EDA、CAD 全球市场规模在 1000 亿元左右,国内市场规模在数十亿到两百多亿元,行业 应用由于适用场景较为细分,整体市场规模小于基础软硬件。

海外龙头处于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从信创产业细分环节的竞争格局情况看,各个环节中海 外龙头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在基础软硬件领域,欧美软件企业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产品 稳定性强,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往往已经成为事实标准。在行业应用领域,典型代表 如工业软件,海外龙头的软件产品沉淀了其学科积累、产业经验、业务经验,在多年的迭 代中形成了市场份额方面的优势。


密码安全:有望加速成长

密码技术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构筑网络“主动”安全。密码是构建网络信任体系的 重要基石,在身份识别、安全隔离、信息加密、完整性保护、行为不可否认等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涵盖九大类:信息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数据完整性保护、访问控制、病毒检测与清除、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审计、安全防护, 其中访问控制、病毒检测与清除、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审计、安全防护等技术多关注网 络攻击的“被动防御”,即如何应对潜在的网络安全攻击;信息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 数据完整性保护等技术更关注网络安全的“主动免疫”,是密码技术的深度应用。

商用密码在网络安全市场中的规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我国传统网安建设以实战化攻防演 习为主要推动力,因此建设重点多为“被动防御”的攻防类产品。近年来随《网络安全法》、《数 据安全法》、《个人隐私保护法》等法律颁布,“内生需求”成为网安建设的新动力。密码技术 及产品作为推动网络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重要因素,有望在网安“内生需求”的驱动 下实现高速增长。据赛迪咨询统计,2016-2021 年我国商用密码市场规模占网络安全整体 市场规模的比重分别为 45.10%、58.45%、57.15%、57.56%、62.20%、58.20%,2018-2020 年稳步上升,2021 年略有下降。我们认为,随着网络内生安全重要性逐步提升,商用密码 市场规模增速有望持续快于网络安全市场,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关注密评、密改、新安全密码三大建设需求。考虑到密码建设仍处于以密评合规主要驱动 的加速渗透期,我们认为未来 2-3 年密码行业主要关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国产密码应 用改造、新安全场景下密码平台建设等三大建设需求。根据我们的预测,从市场空间来看, 2022-2027 年国密改造合计市场空间最大,约为 600 亿元,新安全场景密码项目合计市场 空间次之,约为 200-300 亿元,密码评估合计市场空间再次之,约为 110 亿元。

主线二:经济复苏
计算机行业属于经济顺周期/后周期行业,行业需求一般落后宏观经济 2 个季度左右。我们 认为,随着疫情好转,2023 年国内宏观经济的复苏有望带动计算机行业各细分领域需求迎 来向上的拐点。建议关注:1)工业信息化:包括工业软件、工控设备、仪器仪表、交换机 以及电力 IT 领域。2)酒店 IT:酒店上云节奏有望加快。3)政府 IT:包括财政和政务大数 据领域。4)医疗 IT:新一轮医疗系统建设周期有望开启。5)网络安全:需求修复伴随数 据安全/密码安全,板块收入有望提速。6)金融 IT:需求边际向上,关注龙头业绩释放。7) 汽车软件:强劲需求有望维持,关注软件对产业的变革。


经济复苏受益板块一:工业信息化

下游需求复苏有望带动 23 年产业回暖。随着疫情好转,我们认为 2023 年工业软件下游需 求有望迎来快速恢复,或将带动工业软件市场回暖。具体来看,重点关注: 1)工业生产活动的恢复情况:随着疫情好转,工业企业复工复产陆续推进,有望带动下游 企业盈利能力改善、资本性支出回暖,进而带动信息化建设需求释放。 2)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的应用:随着工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数据要素逐步发挥愈 发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需要工业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因此,随着工 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应用的深化,工业软件需求有望得到提振。 3)工业软件企业订单交付情况:从软件供应商角度来看,过去一年受制于疫情限制,订单 交付节奏滞后。未来随着疫情好转,存量的交付实施或将带动工业软件企业营收逐步回暖。

产业复苏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 2023 年国内工业软件渗透率、国产化率有望实现快速提升。 国内工业软件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18 年国内工业软件在生产 管理/设计的部分环节渗透率较高,如 ERP 软件渗透率达 59.2%,CAD/CAE/CAPP 渗透率 达 51.0%。PLM、MES、CAM、SCADA 等软件与企业生产关键工艺流程、状态信息和基 础生产数据息息相关,需要针对企业特点做大量个性化开发,并在随后实际生产过程中不 断优化,才能发挥更大作用,目前 SCADA、CAM、MES 等生产控制类软件渗透率仅在 20% 左右。整体来看,除 ERP、CAD/CAE/CAPP 软件以外,我国工业软件渗透率大多低于 30%, 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工业软件面临断供风险,自主可控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工业 软件多次受到断供“制裁”。如 2022 年 8 月断供 EDA、2022 年 3 月断供 Figma、2020 年 6 月断供 MATLAB 等。我们认为,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自主可控需求紧迫,而 工业软件作为现代工业的“灵魂”,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推 进。

案例一:美国对华断供 EDA 软件。2022 年 8 月,美国商务部颁布禁令,自 8 月 15 日起对 设计 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 EDA 软件、金刚石和氧化镓为 代表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燃气涡轮发动机使用的压力增益燃烧(PGC)等四项技术实 施出口管制。GAAFET 是芯片制造工艺向 3 纳米及更先进节点迈进的基础,三星基于 GAAFET 技术的 3 纳米制程工艺实现量产,而大陆地区当前芯片制造领域最先进的工艺仅 达 14 纳米,美国意在限制中国企业芯片制造跟进 3 纳米进程,对国产 EDA 发展提出挑战。


案例二:美国设计软件 Figma 断供大疆。2022 年 3 月,美国设计软件 Figma 在制裁要求 下,无法再给大疆提供访问软件的权限并开始冻结及封禁大疆账号。Figma 因其跨平台的 云端化能力、All-in-one 的核心理念和可实时协作的特性,用时 4 年即取得 UI 设计工具领 域市占率第一。在本次限制后,国产设计平台积极补位,MasterGo 在官方公众号上宣布正 式上线 Figma 文件导入功能,同时附上交流群的二维码;JsDesign 基本可以 100%还原 Figma 源文件的所有内容且保留全部编辑性,国产软件积极推进自主可控进程。

案例三: MATLAB 断供哈工大、哈工程等国内高校。2020 年 6 月,因开发 MATLAB 的 公司 MathWorks 接到美国政府的进出口管制名单,对实体清单上所有的企业、高校和研究 机构禁用 MATLAB,对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工科科研影响明显。MATLAB 有两个核心价 值维度,一是数值计算部分,仍有 Python、Octave 之类的开源产品可供选择,二是 Simulink 的仿真模拟部分,该部分几乎没有可替代产品,构成大而全的集成生态。为应对技术限制, 国内在寻求国外的可替代性软件如 Maple、Scilab、FreeMat、GNU Octave 的同时,更关 注软件国产化替代的进程,如 Truffer、Mworks 等都在尝试对标 Simulink 在控制系统设计 仿真上的能力。

工业软件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 年工业软件整体国产化率约 46%, 相比 2015 年的 20%提升了 26pct。未来几年,随着国内对工业软件的支持,工业软件国产 化率水平还将不断提高,据智研咨询预计到 2025 年国产化率将达到 60%,2030 年达到 70%。 细分环节来看,目前国内研发设计环节工业软件国产化率较低,管理经验类软件国产化率 最高。据工信部数据,2020 年国内研发设计环节工业软件国产化率 5%,生产制造环节国 产化率 50%,生产管理环节国产化率 70%,本土企业的工业软件多集中于生产管理环节, 与工业场景、行业经验的结合有待优化。我们认为,随着工业自主可控加速推进,国内工 业软件国产化率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工业数字化:关注工业互联网的落地。我们认为,工业正在经历产业变革:1)在核心底层 领域:面临国产化的需求,产业格局带来重大变化。2)基础架构方面:工业未来有望进入 底层架构的软硬解耦/软硬分离的阶段,工业 IT 基础架构将会重大变化。3)下一代的工业 数字化载体:工业互联网的落地。我们认为,2023 年有望进入工业互联网实质性落地的开 始阶段,核心环节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经济复苏受益板块二:酒店IT

展望 2023 年,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好转、经济复苏,酒店管理软件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1、国内需求有望触底回升:随着疫情好转,被积压的国内出行旅游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入 住率的提升将带来酒店管理难度爬坡,软件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具备大客 户服务经验的酒店管理软件厂商将率先受益,盈利能力有望快速回升。 2、海外产品推广有望加快:1)国产云 PMS 有望逐步打开海外市场;2)海外大客户已经 逐步认可和下单,如石基获得朗廷订单;3)海外市场对云产品认可度更高,有望带动云化。


3、软件云化有望加速:对酒店管理软件而言,云架构以分布式为核心,具备并行处理、微 服务、数据分类存储等优势。随着下游客户对云产品采购需求的增加,国产软件供应商云 化转型有望加快,进而带动产品标准化程度提升和现金流改善。 产业需求复苏背景下,酒店 IT 核心产品有望率先受益。以石基信息为例,公司酒店管理软 件业务以 PMS 为核心,提供包括云 PMS&移动端 PMS 在内的多种 PMS 解决方案。同时, POS、畅联、数据管理等同样是石基酒店管理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模块,提供包括支付、分 销、数据管理等业务能力。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复苏深入推进,酒店 IT 建设需求回暖,有 望率先带动以 PMS 为代表的核心软件产品需求。

产品形态上,酒店管理软件正在从本地向云化转型。目前酒店管理软件的产品形态基本是 软件的单机版。没有实现总部与各单体酒店之间的数据的互联互通(除了预定数据之外)。 目前酒店使用的 PMS 软件产品是以二十年前 Micros 的产品作为底层架构,不断更新迭代 的版本,但内核和架构始终没变。互联网场景下,酒店系统为了实现数据交互、并发处理、 数据安全、加强管控等,存在云化的内生需求。

以朗廷酒店为例,云产品已成为头部酒店采购方向。2022 年 9 月 5 日石基信息发布全资子 公司与朗廷酒店集团签订重大合同公告,公司将为朗廷国际和其关联公司旗下管理和营运 的酒店以 SaaS 服务的方式提供新一代云架构的企业级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石基企业平台 (SEP)、新一代餐饮云管理系统 Infrasys Cloud 及相关配套硬件产品。朗廷酒店集团前身 为全欧洲首家豪华酒店伦敦朗廷酒店,现为鹰君集团(0041 HK)旗下酒店,其管理酒店集 团包括朗廷、康得思、逸东等,鹰君集团目前在全球有 28 间酒店物业,总客房数逾 10,000 间,旗下酒店遍布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我们认为,朗廷酒店对云化管理系统的 采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头部酒店集团对云 SaaS 的偏好和认可,酒店管理软件云化 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数字复苏受益板块三:政府IT

经济复苏有望带动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持续释放。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社会经济活动 的回暖使得大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政务数据处理需求有望持续扩张。1)从产业 上游来看,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与政府均为数据制造者,而政府一般是政务数据的拥有 者,在业务流程中采集并积累基础数据、综合数据、衍生数据等。2)从产业中游来看,政 务信息化企业是数据的加工者,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为政府部门 提供数据的加工处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商业价值。3)从产业下游来看,政务信息化企 业基于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创造增量价值,并通过大数据服务的方式,实现商业闭环。 我们认为,政务大数据产业囊括了大量社会主体,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复苏,政务信息化建 设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建设方向一: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为我国政务大数据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2022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后简称为“指南”),计划整合构 建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强数据汇 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目标分为“初步形成”和“完备高效”两阶段。第一阶段 为 2023 年底前,初步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具体目标包括覆盖基本能力、改善 数据质量、建立健全数据库、提升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共享需求等。阶段二为 2024 年-2025 年,进一步完备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纳入目录的高效管理。具 体目标包括显著提升数据质量、普遍满足共享需求、实现数据融合应用。

建设方向二:财政预算一体化

财政预算“一体化”正处于建设高峰,行业进入新一轮需求释放期。2019 年财政部出台政 策部署全国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2020 年制定发布相关业务规范和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指导地方对标建设。2021 年 3 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发 布,要求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力争 2022 年底全面运行、中央部门同步推进。2021 年 5 月,全国所有省级平台实现上线运行。2021 年 7 月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开展首轮试点。 2022 年 3 月《财政部关于推广实施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通知》发布,预算管理一体 化建设在各中央预算单位全面推开。我们认为,财政预算一体化建设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 相关 IT 需求有望快速释放。

未来:纵向推进中央部门及地市区县平台建设,横向扩充一体化系统功能。展望未来,我 们认为财政预算一体化后续建设需求在于“纵”、“横”两个方向:纵向上,地方层面,各 省在完成省级平台建设后,除继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外,已陆续开启地市、区、县的一体 化系统推广工作,未来两三年地市区县一体化系统将迎来建设高峰;中央层面,试点外其 余中央预算单位将继续部署推广一体化系统。横向上,除基础的 8 大子系统外,预算一体 化系统功能也在不断扩充。根据《财政部整合下发地方应用软件工作方案》的通知,与一 体化业务关系密切的 16 个软件要整合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因此未来预算管理一体化 功能不断扩充,也将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建设方向三: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

一网通办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业务通办。一网通办,即将云计算、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政务服务,通过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 设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全面实现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建设便捷的在线政务, 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服务办事效率。一网通办不仅是线上政务服务渠道的开拓,更是通过技 术化的手段推动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融合共通。

一网统管是面向城市治理、城市运行的综合管理体系。一网统管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 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强对城市运 行服务状况的实施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通过共享、整合、优化、拓展、 提升等手段,打造集常态运行与应急管理于一体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综合平台”,逐步构 建系统完善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以数字化呈现、智 能化管理、智慧化预防,达成“建一网,统筹管”的建设目标,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一网协同面向政府运行和内部管理。一网协同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态开放等技术 体系,以赋能、共建和贴身服务的方式,为政府机关各组织部门、上下级之间、省市县之 间,构建不断生长、逐步进化的协同工作平台,从而实现政府内部业务流程优化,提升政 府履职效能,改善内部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推进政府完成一体化、全方位的数 字化变革,构建政府智慧化治理的新格局。一网协同的核心在于一网,强调以统一平台和 统一门户搭建整体化、全局化、移动化、安全化的运行体系,目标则在于协同,强调以业 务融合、开放连接为原则,推动数据信息和业务流程在整体政府中真正有效的流转。

经济复苏受益板块四:网络安全

经济复苏有望带来网络安全行业高景气度。网络安全行业下游客户分布广泛,包括政府、 军队、电信运营商、金融、能源等行业或部门,因此行业下游需求与宏观经济之间具有较 高的相关性。随着宏观经济回暖,下游行业自身收入改善,有望带来 IT 建设支出的增长。 这其中,网络安全作为合规防护的硬性要求,在所有 IT 投入中,具备较高的建设优先级。 基于此,我们认为,经济复苏大背景下,网络安全板块景气度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随着云计算、AI、5G、物联网等新兴 技术的快速普及,全球各类重点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带来数据量的高速增长。根据 IDC 发布的数据,全球数据量从 2010 年的 2ZB 增长到 2021 年将近 60ZB,2025 年预计将增长 至 175ZB,其中中国将成为数据量最大的国家,数据量将达到 48.6ZB,占全球总量的 27.8%。


境内外数据泄露事件频发,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2021 年,美国社交软件 Facebook 因 系统漏洞泄露超过 5.33 亿用户的个人信息;美国油管公司遭遇勒索病毒攻击,核心数据被 加密,迫使其一度关闭整个能源供应网络,极大影响了美国东海岸燃油等能源供应,美国 政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印度移动支付软件 MobiKwik 因黑客攻击泄露约 1 亿用户的信 息;美国电信企业 T-Mobile 因服务器被黑客入侵泄露 4860 万用户的数据;“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并下架。数据安全问题频出,对社会经济及相关 企业经营均带来了不利影响。数据安全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愈发紧密,同步催生了下游 用户对数据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

网络安全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体系转型。2020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 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了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十四五”期间, 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全面发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让网络安全边界呈现 易变化、复杂化、模糊化的特征,对以边界防护为主要思想的传统网安架构提出巨大挑战。 为解决数字经济时代的安全挑战,网络安全正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体系转型,有望 在传统网络安全提供有效边界防御基础上,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构建全新的数据安全体系。

经济复苏受益板块五:医疗IT

医疗信息化建设主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建设需求释放滞后。国内医疗信息化产业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围绕医疗服务、卫生监管、医保管理多个医疗产业环节数字化需求,形成了以 医院信息化、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医保信息化、药品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化产品体系。 从下游建设主体来看,医院信息化、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医保信息化、药品信息化的建 设主体分别为各级医疗机构、各地卫健委、各地医保局、各地药监局等政府机构,2022年下游建设主体受疫情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医疗 IT 行业出现项目招投标不及预期、项目验收 滞后等情况。

随着疫情好转,2023年医疗IT需求有望回暖。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好转,过去被积压的 医疗 IT 建设需求有望逐步释放。一方面,防疫开支的减少将为医疗 IT 系统建设提供资金支 持;另一方面,随着招投标活动的恢复、订单交付实施的陆续推进,从订单到收入的转化 有望逐步打通。因此,随着经济复苏持续推进,我们认为 2023 年国内医疗 IT 需求有望回 暖。


医疗 IT 核心标的处于估值低位。从行业估值来看,医疗 IT 估值扩张时间主要发生在 2018-2020H1。18 年主要是因为业绩加速,后续电子病历、互联网医疗等政策落地,推动 19 年行业订单高增,20 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加速互联网医疗政策落地。2021 年业绩由于 2020 年疫情对传统业务冲击较大而承压,互联网业务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之中,行业整体估 值有所回落,截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医疗 IT 平均 PE(TTM)50.6x,位于 2011 年以 来的 5.3%分位,处于底部区间。

22 年前三季度订单增速较缓,看好 23 年全年业绩复苏。从招投标情况来看,2022 年前三 季度医疗信息化核心标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的订单增速较缓,2022 年前三季度合计 订单金额为 17.20 亿元,同比增长 1.75%,其中 22Q1 合计订单金额 4.24 亿元,同比减少 14.94%,22Q2 合计订单金额 5.56 亿元,同比增长 12.39%,22Q3 合计订单金额 7.39 亿 元,同比增长 6.14%。我们认为,政策推动与疫情影响减缓的双重因素下,23 年医疗 IT 企 业有望加速业绩复苏,新一轮景气上升周期即将开启。

“以评促建”方向确定,电子病历评级有望再度加码,仍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首位。截 止 2020 年底,由于疫情导致医院信息化采购招标实施都出现不同程度延后,因此,国家卫 健委在 2021 年印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 年)》中正式将全国二 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 3 级和 4 级的要求从 2020 年延后到 2022 年。我们预计,2022 年三级医院电子病历评级达四级水平后,电子病历评级标准将 进一步升级,向“三级医院电子病历 6 级、智慧服务 4 级、智慧管理 4 级”的新建设标准 迈进,“以评促建”的要求和力度不断加大,将持续带动行业增长。

数据中心是互联互通的建设基础,将成为新一轮建设重点。医院数据中心打通了内部各临 床或业务部门的大量数据和信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实现医疗数据交换存储和治理。数据 中心是院内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也是医院对外可开展数据服务、支撑未来发展大数据和 互联网应用的规划的关键。《“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二级及以上医院持续 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推进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我们认 为,互联互通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医院数据中心将成为新一轮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未 来三年医院数据中心建设节奏将显著加速。

主线三:数字经济
我们认为,2023 年数字经济有望迎来产业落地,政策有望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从主 线来看,关注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数据要素产业链中新出现的环节,包括确 权/定价/交易等。从数据与产业结合方面,1)关注数字经济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落地, 包括财政/政务/税务等领域。2)关注数字经济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落地,主要包括数 字与工业和农业的结合:工业数字化和农业数字化有望成为未来数字经济与产业结合重点 领域。


“数据”为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要素。从数据的属性看,数据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具有劳 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双重属性。其中作为劳动对象的属性,涉及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 流通(交易)、分析等环节,与之对应的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数字产业化”部分,包括 硬件产品的制造、软件开发、信息基础设施等产业,反映了推动数据要素产生价值所进行 的各项投入。此外,数据本身还具备生产工具属性,可以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如通过直接 参与生产、交换和分配过程,改进生产或创造新需求,具体包括推动生产优化(降本增效 提质)、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产品/服务创新、业态转变等。与之对应的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中的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反映了数据要素在各个下游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政策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据要素可分为供给、流通、应用环节。数据要素从产生到发挥价值,涉及众多细分环节, 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具体要求看,包括 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我们 将数据要素的全价值链总体划分为供给、流通、应用三大环节。不同环节所涉及的具体能 力要求有所不同,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针对数据要素供给环节,提出数 据质量提升工程,侧重从数据资源、主体、标准化三大维度切入提升数据质量;在数据要 素流通环节,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工程,聚焦于确权及定价、数据交易平台的试验 与培育。

关键政策二:《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2022 年 12 月 9 日, 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数据要素会计 处理方式。该规定将数据资源细分为“内部使用”和“对外交易”两类,明确企业应当依 据相关会计准则,将两类数据资源分别确认为无形资产和存货,对其进行初始计量、后续 计量、处置和报废等会计处理,并披露相关会计信息。此外,规定对数据资源评估信息披 露做出明确要求,指出进行数据资源评估的企业,应当披露评估依据的信息来源,评估结 论成立的假设前提和限制条件,评估方法的选择,各重要参数的来源、分析、比较与测算 过程等信息,包括数据类型、规模、应用场景、转让限制等。规定给出了数据资源资产的 会计标准,为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关键政策三:《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2022 年 12 月 2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意见从数 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提出二十条具体要求:一是建立保障权益、 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实施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确权授权机制。二 是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与监管体 系,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构建安全有序的数据跨境流通机制。三是建立体现效 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按贡献决定报酬,更好地 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四是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 素治理制度,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机制,压实企业的数据治理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 方参与协同治理。二十条意见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确立了框架,数据要素市场或加速发展。


管理部门:大数据中心陆续成立,统筹数据产业发展。近年来各省市的大数据中心陆续成 立,为统筹数据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从大数据中心的性质看,多为当地政府 直属机构,承担职能往往涵盖以下方面:1)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 全等环节的相关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等的研究及制定; 2)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3)统筹、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4)统筹数据资源的管理; 5)统筹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6)其他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指定等)。自 2017 年我国首个省级大数据管理中心成立以来,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共建成 18 个省级大数据 中心。大数据中心陆续成立,起到统筹数据产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数据产业有序发展。

参与者:涵盖供给、流通、应用的全方位的数据要素产业链。围绕提供高质量数据的主题, 数据采集、整理(数据标注、数据清洗、脱敏脱密、标准化)、聚合(数据传输、存储、集 合汇聚等)、分析等厂商构成了数据要素产业链中的供给环节;围绕提升数据要素交易效率 的主题,确权登记、定价交易、交付清算及相应的服务厂商构成了数据要素产业链中的流 通环节;围绕数据价值挖掘的主题,各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应用逐步深入。我们认为当前涵 盖供给、流通、应用的全方位的数据要素产业链逐步清晰。

数据要素供给环节:形成数据资源,为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打下基础。数据要素供给, 包含采集、整理(数据标注、数据清洗、脱敏脱密、标准化)、聚合(数据传输、存储、集 合汇聚等)、分析几大环节,从原始的数据为起点,以形成可流通、利用的数据资源为终点, 为数据向资产转化打下重要的基础。在这一环节内,通过建设标准化体系、发展数据处理 技术,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有助于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升数据质量,是数据全产业链 的基础环节。我们认为,有效提升数据质量的厂商,有望在供给环节形成竞争优势。

数据要素流通环节: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数据资源本身具备利用的价值潜力,而要 素流通则是其从数据资源变为生产要素,实现价值的关键。数据要素流通涉及的环节包括 确权登记、定价交易、交付清算,其中涉及的产业机遇不仅包括交易链条本身的各个环节, 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如咨询评估、经纪、交付等服务。一方面,数据要素流通 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提供交易产品,确权及交易的支持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也 需要监管主体不断完善交易管理、规则制定、争议仲裁等机制,为数据要素流通创造良好 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有效提升交易效率的厂商,有望在流通环节形成竞争优势。


数据要素应用环节:数据要素产生价值的具体体现。数据要素应用于各个行业,是其产生 价值的具体体现。从数据类型看,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分为商业数据、政务 和公共数据,商业数据与场景深度融合的同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对政务和公共数据进行 增值开发利用。从应用行业看,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中提及的行业与数字经济及 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所提及的数字化效率提升行业也有一定重合。我们认为, 数据要素应用与数字经济产业互相促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涉及自动化、 智能化等多个领域,而数据要素应用则聚焦于数据价值的挖掘,数据服务的丰富。我们认 为,能实现各个场景与数据深度结合的厂商,有望在应用环节形成竞争优势。

涉及数据类型:从政务数据到公共数据,进一步向企业数据等延展。数据类型可以划分为 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从涉及数据看,我们认为数据产业的涉及范围有望从政 务数据为代表的公共数据向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延展。如 2021 年《上海市数据条例》提出 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数据融合应用,加快生产制造、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贸流通、航运 物流、农业等领域的数据赋能,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2022 年《重庆市 数据条例》中提出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将数据依法汇聚到公共数据资源体系。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则对企业数据、个人数据 的开发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定。从数据范畴看,数据资源的应用范畴正从公共数据领域进一 步向企业数据、个人数据拓展。

涉及领域:从数据赋能治理到数据赋能经济。从数据应用涉及领域看,我们认为有望逐步 从数据赋能治理到数据赋能经济。其中,数据赋能治理以安全为主题,主要指利用数据提 升治理水平,涵盖数据+政务、数据+安全、数据+医疗等方面,主要与数字化社会相关;数 据赋能经济以发展为主题,主要指利用数据在生产、消费等领域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包括 数据+工业、数据+能源、数据+金融、数据+智能汽车等领域。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