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暗窥门”看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地图价值

彭博“暗窥门”看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地图价值 中云网

大数据开发部分实现了原本只有上帝能做到的对人类心理的洞悉。随着现代数据采集如视频监控云的形成和走向云存储,数据的威力越来越大,通过云数据,甚至可以描绘出一个人或亿万人的生活轨迹、兴趣爱好,他们喜欢去哪些店铺,愿意在哪里活动,服饰爱好如何,经常跟谁在一块儿……。无疑,彭博社早已掌握了这一上帝的真传。

彭博打造了全球金融精英俱乐部

迈克尔·布隆伯格和瑟康达于1981年创立了彭博社。彭博近年一直处于大举扩张态势,纵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是大举投资,但仍坚持通用型终端的策略。目前,在全球约有15,000名员工,其中新闻部门的员工有2,400人;通过提供市场数据以及包括有关公司财报、并购、食评和体育新闻在内的各种报道,彭博社已经成了现代金融文化的一座灯塔。

彭博的根基与核心业务是提供金融数据。市场份额追踪机构Burton-Taylor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 LLC称,在年营业额达255亿美元的金融数据市场,彭博去年占有约31%的份额,市场占有率略微领先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数据提供商。上世纪90年代前后,由于当时个人电脑联网尚不普及,彭博社建立了专有终端网络,提供一种集评级、目标、估计服务为一体的产品,为避免与潜在服务客户的冲突不提供预测和建议服务,也是一种市场平均估计。彭博主要目标客户是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行业的分析师,以及投资组合经理、投资银行家和投资者关系主管,核心价值在于帮客户减少花在数据整理上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产生创意上。产生彭博收入的核心部门是全球产业研究服务部门聘用超过100名员工组成发分析团队,该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大部分曾是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股票分析师的专长。

从华尔街到香港的交易大厅,彭博的终端无处不在。金融终端是彭博获利的主要推动因素,可为交易员、分析人士和企业高管等金融精英提供一系列金融数据。如今,彭博终端超过31万用户,融合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一百多个产业的互动、实时数据,从两百多个渠道购入分析,将之与数据和新闻结合起来,以突出估值、市场份额信息以及产业变动趋势。彭博专业服务每台终端每年对用户的收费为2万美元,彭博并未公布具体财务数据,但据估计其年收入超过70亿美元。规模庞大且有利可图的终端业务有助于为公司的采编服务提供资金,而该服务反过来又通过提供能影响市场变动的消息来为公司的终端业务吸引订户。可见,彭博终端已经将全球金融精英连接在一起。

彭博也给全球金融精英俱乐部装了暗门

客户终端也是彭博能够偷窥金融精英心理地图的暗门。将这些终端连接起来的彭博平台类似一种有警卫值守的社区,用户支付高昂费用在此交流想法和敏感的金融数据。在彭博平台上,用户之间可以发送即时信息和电子邮件。彭博平台的用户都是那些要做出重大金融决策的人,这些决策往往是高度商业机密的,诸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和欧洲央行等彭博大客户一旦泄密将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强大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彭博社的每位记者都有一台终端机或能访问其数据平台。彭博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全球金融家获得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间接手段。对许多金融家而言,拥有一个彭博邮件地址(或者每年支付2万美元登陆其30万终端机中的一台)就相当于加入了这个现代全球金融精英俱乐部。而终端机提供了全球金融精英惊人的海量数据,终端软件中包含有极受欢迎的即时通讯系统,可由此执行许多交易,尤其是债券市场交易等。近水楼台先得月,彭博记者能够在客户终端获取信息,并将相关信息用于撰写稿件,其中包括最近一次登录的时间、何时签约及订户对新闻和聊天等功能的使用频率等信息。此外,彭博记者之间通过终端可以了解某人在出差时见了谁,某些记者正在忙些什么,但这也会与向金融精英销售信息服务的业务发生冲突。

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财政部和欧洲央行及高盛等彭博大客户之后,中国央行也开始调查这家金融数据和新闻公司是否存在泄露机密信息的问题。目前,彭博已经宣布禁止新闻采编人员接触某些客户数据后,公司已经与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数百个客户取得联系,并宣称一直谨慎遵守公司将新闻业务与商业业务严格区分开来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