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YES OR NO

大数据与隐私

我们将要过上一种被规划的生活吗?

且不说亚马逊知道你将要买的下一本书是什么;京东商城将根据你的来访与页面停留数据确定你的偏好,并可能根据你浏览某件货品的次数在你下单前就安排一系列的物流准备工作;快递公司将掌握你的作息规律;地图类软件将根据你的位置信息为你推荐食宿……也许,你家附近的便利店知道什么时候你家的盐和酱油没有了,女性的话它将更清楚你的生理期,也会在合适的时间默默地为你准备奶粉与尿不湿……

数据的有效性

关于大数据的讨论声中,很多人认为我们生活中产生的绝大部分的数据是无价值数据,认为大数据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与购买行为、购买决策等有关的具备更显性获利价值的数据范畴。

而我更倾向于一种“存在即有价值”的哲学认知。如:调研问卷中那些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问题却决定着整个问卷的可参考性。

生活中不仅仅有所谓的重大决策,其实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成分也在不可或缺地累积着整个生活的逻辑过程。

非因果关系下的IF……THEN……

或许我们已经部分适应,大数据时代,诸多理论将建立在越来越非直观的逻辑下;更多我们难以理解的类似啤酒与尿片的销售法则会被统计出来。

需要承认的一点是,生活中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行为是不能被定义的,也许,它仅有的一丝逻辑,就存在在那个贯穿整个生活的逻辑过程中。

大数据,怎能缺席!

孤岛上的数据

目前,我们的数据存在于一个个孤岛上,孤立的搜索引擎、SNS、聊天软件、垂直B2C商城、导航应用等上的数据并不能架构出我们的生活模型,且它们互相间也不见得会乐意共享自己的宝贵数据资源。

这也许将作为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早些时候了解到clearstory在做相关的数据整合处理,打破各个生活圈中数据的壁垒以提供更加体系化的数据支持。

逃离大数据

关于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现在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假如数据无疆界,我不怀疑,也许未来的大数据真的可以到代替我们任何决策的地步,甚至它将提供给我们更优的选择,那么,我们真的要过这种被规划的生活吗?

在精准营销的时代,广告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大数据时代,广告将真正以一个数据服务器的身份干扰到我们选择自主,因为我们也许再也找不到理由不相信这是最适合我们的。

一定有人,会拒绝被探知。

VIA:商业不靠谱

更多详细信息,请您微信关注“计算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