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医疗:以互联网思维践行群众路线

目前,除了南海人民医院,平洲医院、罗村医院、丹灶医院、黄岐医院、西樵医院也都有了专业医务社工进驻。几家医院将在南海卫计局统一部署下错位发展,希望用2至3年中长期开展医务社工项目探索。“比如黄岐医院,其产科在全佛山排名第二,该院的医务社工从产妇进院咨询的第一天起就介入服务,让产妇在免费课程咨询、检查、分娩、产后家访等全部环节享受更好服务;而在罗村医院,医务社工主要服务于重症残疾儿童及其家长,为他们链接更多社会资源,为家长进行心理辅导等。”

今年,南海还计划修订国内首例《医务社工服务标准》,将医务社工项目的组织、管理、考评、财务、培训等通过科学的方法制定成标准手册,为国内医务社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上的借鉴。

评论

用户体验至上

构建和谐

医患关系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BI曾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16年,无线网络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4亿美元,届时将有3000万台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医疗局域网”相连接,可佩带在人们身上的无线医疗感测器将达到1亿台。

这些感测器可能是一款戴在手腕上的心脏跟踪器,一款放在腰带上的血压测量仪,或者一条搭在身上脉搏位置的睡眠质量传感带。它们将感知病人的体温、心跳律动、脉搏、睡眠深度、血压和体内含氧量,这些数据可以生成各种电子报告,发送到病人和家庭医生的电子邮箱里。

医疗和互联网结合带来的影响之一在于,它让属于患者本人的健康信息真正为患者掌握,患者随时随地可以关注自己的生命体征、健康状况。医疗“数据的民主化”,让过去只掌握在医生手中的数据和表格,如今也能为市民大众使用。信息的互动透明,为改善医患关系铺下了基石,也为医院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埋下了伏笔。

回看南海。今年4月29日,“南海区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启用。在这个平台上,市民可以看到自己在南海任意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后,留下的门诊、住院、医学影像、检查检验分析、计划免疫等信息。南海卫计局副局长朱敏华说,该平台将分三个阶段对市民逐步开放。第一阶段,平台启用后,市民可以查询健康状况和门诊就诊记录;第二阶段,从2015年起,将实现住院信息和部分公共卫生信息的开放;自2016年起,实现全面、完整的健康档案开放,包括献血信息、医学影像信息等。

信息向市民公开,不仅会增加市民对医疗系统的信任感,同样重要的是,它生成的市民个人电子医疗档案,还将成为医生提供智慧服务的依据。未来,更多个性化的服务走到市民身边也不奇怪。这一切共同的指向则是,提升医疗服务,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而改善医患关系,无疑是南海卫生系统践行群众路线的重中之重。

仔细观察南海卫生系统近些年来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无论是引入“医务社工”项目,开通微博微信等渠道畅通医患沟通机制,还是搭建大数据医疗系统等等,都是从“针头线脑”处入手,从细节服务的理念出发,不断升级患者的看病体验。

而将“用户体验”推向极致,正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之一。信息化时代,在南海卫生系统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之后,在一个分支的医疗数据与另一个分支的数据碰撞出火花后,更多的细节服务、个性化服务必将涌现。

以大数据治理为理念,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南海已经走在创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