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Lending Club,披着P2P外衣的新债权

以下内容来自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学恒,36大数据在此仅为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报道中出现的商标属于其合法持有人。

从全球范围看,P2P 行业是一个巨量市场,即使在最发达的英美两国,渗透率也极低,P2P 大有可为。1)P2P 行业横跨个人消费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两大细分市场,仅个人消费贷款,英美两国P2P 的渗透率均不到1%,未来从传统金融向P2P 借贷的空间大;2)英美是全球最发达的P2P 市场,快速发展主要源于监管到位和较发达的金融体系;3)英美P2P 公司已经开启转型之路,主要是横向拓展新的信贷市场,同时深度挖掘居民及机构的理财需求。

领先的P2P 企业Lending Club(LC)和On Deck Capital(ONDK)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风控体系和获客能力。LC 更像互联网金融公司,ONDK更像是具有大数据能力的小贷公司。主要的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客户不同,LC 主要借给个人,ONDK 主要借给小微企业;2)资金来源不同导致收入模式不同,LC 主要来自个人,公司收取平台交易费,交易费是公司主要业务收入,ONDK 主要来自高盛、Fortress 信贷集团等金融机构,息差是公司主要业务收入。

P2P 企业是资本消耗型企业,融资不可或缺,英美主要用市贷率进行估值。传统估值方法P2P 行业并不适用,主要原因是P2P 公司早期都不盈利,美国一般采用市贷率对此类公司进行估值。Lending Club2013 年前未盈利,OnDeck Capital 至今尚未盈利。以Lending Club 计算,投资人对其公司价值的估值一直在年化当季借款额的0.8-1.0 倍之间。

Lending Club

Lending Club 站在风口顺势而起

Lending Club 站在风口顺势而起

Lending Club 成立之初,恰逢Web 2.0 的兴起和2008 年金融危机,前者提供了P2P 借贷产生的可能性,后者则是P2P 借贷成长的助推器。金融危机中,高风险的个人投资者受到严重冲击,很难申请到无抵押贷款,于是把目光投向P2P 借贷,Lending Club 生逢其时。

美国个人信用体系和自身风险评价能力提供支持

美国的征信局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三大征信局Equifax、Experian 和TransUnion 联合分布全美国的1000 多家地方信用局,收集了美国1.8 亿成年人的信用资料,每年出售6 亿多份带有FICO 评分的消费者信用报告,每月进行20 多亿份信用数据的处理工作。另外,Lending Club 自身对风险评估的算法在FICO 评分基础之上再细分借款人风险等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

业务模式创新三部曲

随着美国监管机构对P2P 借贷行业的监管要求变化,Lending Club 业务模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票模式、银行模式、证券模式。刚开始的本票模式绕过银行实现点对点借贷;采用银行模式是绕开了各州的借贷牌照限制,为全国范围推广业务铺平道路,同时也避开各州的利率上限限制;证券模式,满足了美国潜在的各种监管要求,为将来混业经营提供必要条件。

借监管东风跨上新台阶

Lending Club 主动和SEC 沟通,为以后快速发展扫清政策监管障碍。在2008年注册“静默期”之中,Lending Club 以自有资金保留放贷业务。2009 年6月,Prosper 在度过“静默期”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重新回到之前每月放贷的相当额度。而此时,Lending Club 每月贷款额已经远超Prosper。

采用预定利率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2006 年成立的以Prosper 以“资金的ebay”为理念,通过竞价的形式实现利率评级,在2008 年之前占据美国P2P 行业榜首位臵。但竞价模式不受投资者欢迎。Lending Club 在2007 年成立之初就明智地选择预先设定利率模式。直到2010 年,Prosper 才放弃拍卖模式,采用根据借款人风险提前设定的贷款利率模式。至此,Lending Club 已经运行3 年,虽然成立于Prosper 之后,却由于其平台设定利率的模式更易为用户接受,已经吸引很多访问量,并且业务规模增速已超Prosper。

Lending Club 对我国P2P 行业启示

一是尽快明确主要监管部门和出台规范行业政策,强制P2P 平台注册和信息披露。监管的核心要素是信息披露,用注册制和详尽的信息披露替代牌照制度,形成P2P 行业的进入门槛;二是尽快建立可共享的个人信用体系;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产品和交易结构创新来弥补个人信用体系缺失的不足,将P2P 借贷模式和信托、基金等现有模式融合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