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给国防动员哪些机遇?

二是促进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数据融合为先。不同的战争形态,对人员、物资等动员资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只有与作战环境、武器装备相匹配的动员潜力,才具有支援保障作用。作战需求与动员潜力的匹配性、关联性,决定了军民融合的范围和内容。运用大数据,可以将军地分散的数据资源集成融合起来,分析锁定军民融合的“结合部”,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提供抓手。

三是实现智慧动员。智慧动员,是以国防动员大数据为支撑,以精准预测为基础,以精确调控为手段的自主式动员活动。大数据通过获取掌握“看似无关”的海量动员数据,分析挖掘数据间的联系,提供主动自匹配式服务。这对数据繁杂的国防动员活动无疑大有裨益。比如,通过对力量状况、储备物资、转(扩)产能力、演训水平等数据的分析,有助于全面研判动员能力,掌握现实动员水平;通过对军事形势、敌情威胁、战争规模、作战目标、部队战斗力等数据的挖掘,有助于准确测算军事需求,做到有备于先;通过对敌我态势、作战损耗、急需资源、数量规模、质量要求、战场环境等数据的加工,有助于科学预测动员走向,科学做出决策。如根据高速公路的转弯半径、最大载荷等因素,自动优选动员集结路线、迂回路径等。

“国防动员人如果还认为大数据太遥远,那你离故步自封不远了。”马银波说。

国防动员大数据如何收集?

要成功运用大数据技术,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须破解数据采集难题。不破解数据采集难题,提高动员数据的供给质量,大数据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那么,谁来收集数据,怎样收集数据?

传统的国防动员潜力数据主要依靠人工调查、采集和各市、县国动委系统逐级上报,这种的好处是准确性高。但是进入信息时代后,一方面,数据更新加快,另一方面,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包含政治、经济、科技、交通、卫生、兵员等多个专业和领域,涉及单位多、范围广,仅靠人工采集显然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对国防动员的要求。近年来,一些省市搭上当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快车,发展国防动员大数据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江西省新余市在2013年以前,国防动员数据储备量只有2万余条,搭乘“智慧城市”建设的快车后,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协议、统一格式的方法,建立起既服务经济又备战国防的数据交互通道。通过自下而上逐级采集末端信息,并分类汇总、统计查询、精确整理,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时感知的潜力数据库,使国防动员潜力数据从2万条增长至180万条。

贵州省“国防动员云”依托“云上贵州”平台,构建汇聚政府、行业、企业等国防动员相关数据的资源枢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开展国防教育、动员潜力分析、应急应战指挥决策、国防动员服务、国防建设保障等主题应用,为国防动员提供决策辅助。

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平台可依托的地区怎么办?马银波认为,一方面,省国动委可以利用互联网系统主动搜集、整编潜力数据;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加强数据收集能力。但是,马银波认为,这些只能治表,目前最重要的应是建立国防动员大数据服务平台,从国家层面,整合共享政府、应急机构等单位的指挥信息系统。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系副教授和治伟也持有相同观点,他认为,国防动员作为军民融合的桥梁和纽带,要加紧引入“大数据”,打通动员系统与作战系统、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数据链路,及时获取掌握各级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从零散数据向系统数据,由样本数据向全样本数据转变。要重视历史数据的收集、分类和掌握,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他建议,可以统一数据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将动员所需数据像重要战略物资一样予以“储备”。

国防动员大数据如何管理?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国防动员大数据的分类。

从数据来源看,国防动员大数据包括需求数据、潜力数据、组织数据和动员环境数据,其中:需求数据是牵引,由部队提报和产生,具有不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瞬间膨胀性;潜力数据是基础,来源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组织数据是关联,包括各级动员机构、动员潜力的所有者等社会组织;动员环境数据包括敌情、信息环境、气象水文等,直接影响和决定动员成效。由此可见,国防动员大数据的“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