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6亿美金背后:商汤加速裂变

不过,与之前走向海外的家电、通信和互联网科技公司不同,商汤面临的是一个新课题:上游原创技术怎么在海外落地。

起初,劳世竑考虑将商汤在国内做得红火的安防技术推广到日本,但很快发现行不通。日本社会治安环境和中国差异较大,政府没钱投入,中国的安防热在日本遇冷。

“日本的核心产业是什么?”劳世竑需要思考日本市场的独特位置“,我们要争取进入它的优势产业。”

汽车业成了商汤在日本的突破口。在这个拥有本田、丰田、日产等全球知名车企的国度,汽车工业占其GDP的10%.但因没有意识到自动驾驶的必要性,日本车企在这波技术变革中并不算先行者。

劳世竑在寻找机会时,日本车企也准备在自动驾驶领域大干一番。2016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特地重新制定自动驾驶发展目标——到2030年,每5辆汽车中就有1辆自动驾驶汽车。

之前的积累,让劳世竑幸运地敲开了这扇门。此前他开发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应用在几乎所有日本国内的机器人上。巧合的是,本田自动驾驶技术负责人,也与他在机器人领域有过合作。“日本企业更看重合得来、信得过的人。”劳世竑选择的企业,让这位负责人分外关注。

不过,排名世界前五的本田,选择合作伙伴极为慎重。“有长达将近1年时间,本田对商汤进行技术评估测试,商汤也向本田提供大量技术证明服务。”徐冰回忆说。

本田最关心的是自动驾驶上应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弥补它在算法和深度学习上的不足。这是商汤早期花大价钱做的事情。

商汤从底层一行一行写代码,搭建起来的原创深度学习框架,给本田提供了研发支撑,也规避了开源框架可能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商汤自建的超算中心,打造了一个闭环,保证了数据安全;而商汤罕见的规模化技术研发团队,也保障了丰沛的研发能力。

2017年,商汤与本田对外披露了在自动驾驶上的战略合作。商汤日本公司扮演了引领商汤车载业务的角色。在与本田合作之前,商汤基本没碰过自动驾驶,但它有识别行人、道路、车辆的算法,这些都可以转而用到自动驾驶上。

商汤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日本的优势产业汽车,商汤与本田在自动驾驶上展开战略合作。

这让商汤管理层在出海战略上看到了一条新的路径:海外市场也许能为不断寻找空间的中国上游技术公司,发挥独特但有力的支撑。

商汤日本同事把本田的需求接收进来,分析、翻译成中国同事能理解的任务,开发完成后,技术装到本田车上,进行自动驾驶实验。

“人们认为,人工智能产品是由商汤来实现的,其实我们只完成了50%,另外50%是客户完成的。”商汤研究院院长王晓刚解释,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本田和商汤的合作目标是L4,这是自动驾驶的级别,最高级是L5.L4的自动驾驶车辆意味着,只有在某些复杂地形或恶劣天气情况时,才要人做决策,其他情况下系统能独自应付。

双方计划在2025年实现一般道路的自动驾驶。相较于日本,中美两国在自动驾驶时间表上表现得更为激进。谷歌声称要在2018年底完成首批L4级车辆的交付,百度说2021年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车量产。

除了车载业务外,工业自动化、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日本的发达产业,商汤希望在这些领域为日本产业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劳世竑团队正在寻求更多的行业合作机会。

在商汤之外,其他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都在探索海外市场边界。例如,依图科技于2018年1月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办事处,组建团队,重点将安防技术输出到东南亚市场。2018年2月,旷视也与泰国OSOTSPA集团持有者Osathanugrah家族达成合作,将“城市大脑”项目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泰国的公共安全防护中。

这些独角兽企业的出海还刚刚开始,如何在海外打市场还远未成体系,仍然是这一批人工智能上游科技企业不断求解的题目。

对外输血

就在商汤不断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上取得进展的时候,一系列跟它相关的资本大消息密集曝出:

商汤科技宣布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再次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记录;

商汤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年内在沪投资不低于60亿元,形成人工智能产业聚集效应;

商汤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投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