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顾不仅骗取你的信任 背后的大数据其实也没懂你?

“年终总结”这玩意,从读书到工作,兴许都是每个人最头痛的事情,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计划,能够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怀抱着自己的努力成果在文字间挥斥方遒。但如果是有人帮自己做年终总结,看着还是挺爽的。业已深入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的APP,无论是用于娱乐的网易云音乐,还是用于支付和生活事务的支付宝,日常中收集的数据,足够在年底的时候呈现出一份丰富的年度回顾。

基于干巴巴的数据,不同领域的APP的年度回顾都有一些共同点:用上走心而不失幽默的话语,搭配符合品牌调性的图片,整合出一份看完之后可以会心一笑,更是可以放到朋友圈上炫耀的报告。这些基于大数据的报告,以幽默的方式反馈了自己过去一年的行为,既是一种总结,也因为这些APP在数量巨大的用户群体中的共性,有了可供社交的对比价值。可以说,这是大数据用于宣传的一种成功途径。

大数据预测1

同样通过这份大数据能做的,还有支付宝暗搓搓地布局自己的信用支付功能。笔者其实是不太相信某些媒体提到的,“点击支付宝的年度回顾之前没看到提示开通支付宝相关服务”这个说法,在各种全家桶流氓软件有形无形的进攻,使得大家在无论是安装软件,还是打开一个授权小程序之前,都会格外留心是否会不经意地被耍了流氓。在“年度回顾”这一具备巨大社交意义的诱惑下,先打开这个功能也显得微不足道了,大不了再试试看怎样关掉呗。

单凭对大数据的运用,通过年度回顾的模式,APP完成了又一次的宣传,甚至是完成了某些自家服务的推广。大数据抓在开发者的手上,无疑能够进行一系列的用户分析,对产品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回顾除了让我们有所共鸣,自发地分享到社交媒体上之外,这些回顾背后的大数据本身,究竟对我们的用户体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有意无意被提起的大数据 其实都干过了什么?

无论是支付宝还是音乐软件的年度回顾,都有一个共同点:收集用户的使用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给出一些以感性文字修饰的结论,阐述用户一年里的使用轨迹。例如支付宝年度回顾最后一页的2018年展望,或者是网易云音乐中某些文段中对于当时听音乐状态的形容。

大数据预测2

这些结论能够唤起用户的情感需求,提升用户忠诚度,并且完成一些用户召回行为(例如网易云音乐会提示“最近似乎把这首歌遗忘了”以召回用户收听)之余,也是完成了软件的一次推广,但这离“大数据对用户体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展现得仍然还不够。要讨论这个问题,也许在我们常见的娱乐/服务类软件中找现象了解,会更加合适一些。

以网易云音乐为代表的网络音乐平台,是一个不错的讨论对象。历经九十年代和新千年后一系列的偶像巨星之后,现在的音乐圈更是有一种繁花盛放迷人眼的感觉。在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将选择音乐的权利逐渐交托给音乐软件。而这些音乐软件会根据用户的收听习惯,在分析过后向用户推荐相似类型风格的音乐。

这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借助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随机播放符合当下情绪的,听过的没听过的音乐,活跃当时的气氛。以管窥豹,大数据能够对我们的日常决策起建议作用,但这样的推荐是否真的准确的?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发现既有人对网易云音乐的算法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相关文章),也有用户对这种推荐服务进行使用评价。

大数据预测3

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分析,都能够发现这种推荐算法的确能够有明显的优点:对于口味比较稳定的朋友,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之后,推荐的内容肯定会更加精准,产生一种知音人的感觉。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如果用户的兴趣比较多样,那么在早期形成推荐偏好的时候,系统会很容易拿不准口味;而对于兴趣单一的用户,如果偶尔因为一些机会(例如看完电影后对电影OST产生兴趣)短时间内频繁试听某些音乐,那么接下来的推荐也会被打乱,影响实际使用。基于同样算法基础所产生的情况,也出现在诸如口碑、点评、美团等生活服务类软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