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落地不可孤军作战

中国IDC圈12月29日报道: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五个主张。这表现了政府关注和支持「数字中国」及「分享经济」建设的强烈讯号,鼓励互联网创新以提升经济效益。其中,习近平重点强调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经济示范区等,并提及「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为国家未来5年互联网发展方向。

那么中国距离大数据落地还遥远吗?政府在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数据比喻为石油,国家作为最大的数据资源方,对于开垦公共「数据油田」如何做到公平而有序殊不简单。中小企业面对这种新的能源,大部分都是不明所以或者不知所措。

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大数据方面的动作却相当多。

最近,美国商务部在旧金山湾区成立了一个由22位软件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组成的项目组,投资方包括商务部下属的12个部门,例如美国人口普查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及国际贸易管理总局,前期投资额达300万至400万美元。这些部门承诺,项目若达到令人满意的成果,还将追加投资支持。

这个项目组的主要工作,是创建和开发政府数据资源,降低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数据的使用门槛。美国商务部希望利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它们改进效率及促进创新。美国政府认为,中小企是国家经济动力的泉源,只有大数据能为中小企业所用,大数据才算是真正的落地,进而能够振兴经济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如何能为中小企业所用呢?以其中一个商业项目「开放国际贸易数据」为例,加州一家以出口为主的小型制造企业,希望通过销量预测以优化营收。在预测销量的数据模型中,细颗粒度的进出口数据必不可少,而预测不同国家对产品的需求量趋势,过去是出口商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中小企只能靠直觉作判断,运气成分颇高。

除了商业数据外,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跟亚马逊云服务联合宣布,将把下一代气候雷达监测的数据向公众开放,各界可利用亚马逊云服务提供的统计工具,展开环保、气象及防灾等方面的研究。

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大数据计划采取创新、低成本及高效率的方式,借助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的强大数据平台,把大量环境数据产品向公众开放。

由此可见,国家大数据的成功绝对不可只靠政府孤军作战。政府除了作为早期的推动方外,合理的立法及联动大企业反哺社会亦是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大企业与政府的共同责任,这一切恰恰如同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所说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精神在于同舟共济、互信互利。赢者通吃的旧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