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大数据应用发展报告 工业、国防、金融、旅游受关注

国防大数据要求处理数据更高效、数据来源更可靠、数据安全系数更高,注重将重大国防和军事任务进行数据融合,注重信息防御和数据安全管理,例如国防动员数据、军事情报、战场的实时动态、武器使用维护数据等。掌握国防与军事大数据的优势,才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真正地把握未来战场的主动权。

与传统的大数据概念相比,国防大数据综合了大数据定义和国防应用需求,它具有大数据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的军事特性。归纳起来,它继承了传统大数据“4V”特点,又具有其独特的“6S”特性。

从规模(Volume)上讲,大量的国防大数据研发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情报来源,随着现代数据获取手段和能力的提高,国防数据已经达到了PB级规模;

从种类(Variety)上说,国防数据包括国防战略数据、国防动员数据、国防科技数据、军事训练数据、装备保障数据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包含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光电信等多种表现形式,种类混杂、处理难度高;

从速度(Velocity)上看,各类传感器、雷达、卫星产生的高速数据流,相比当前民用数据管理系统,写入速度大大加快;从数据价值(Value)方面分析,国防大数据对于国家安全、作战指挥、军事训练、行动决策、装备保障、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超复杂性(SuperComplexity),国防大数据涉及面广、种类多样、信息维度高、冗余度大,分析处理难度远大于民用大数据;

二是超保密性(SuperSecrecy),军用数据直接关乎国家的安全,是敌方窃取的重点,需要更安全高效的保障;

三是高机动性(SpeedDeployment),当前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场环境复杂,国防大数据应具备陆海空天电网空间灵活调配和互联互通的能力;

四是高安全性(Security),国防大数据在处理、存储过程中更多地考虑是否遭受打击等问题,因此其环境保障能力应较强;

五是强对抗性(StrongCountermeasures),国防大数据在情报侦察、武器控制、军事训练等方面体现了非合作的特征,也时常出现数据伪装欺骗、数据非法窃取等现象;六是强实时性(Sooner),战场机会稍纵即逝,处理数据速度越快、指挥链越短,越能更快地抢占先机,赢得战争的胜利。

习近平主席曾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上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信息技术十分重要,在国防军事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势在必行,也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具体战略举措。因此,在数据日益开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防大数据的价值,对于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大数据是制订国防和军事战略计划的基础,构建国防和军事大数据技术平台,是科学制定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大数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全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建立国防大数据仓库,可以详细记录和获取国防和军事领域所需要的全部数据,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通过对大量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配置,结合人工智能、计算分析等方法挖掘分析,可以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完成科学的预测,帮助制订合理有效的国防战略规划。

其次,大数据是进行信息化战争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战场情报获取、作战指挥决策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战争的传统研究模式可以感知交战过程和作战结果,却无法模拟复杂多变的战场态势,无法呈现战争内在的关联和规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各渠道得来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化、智能化处理和仿真模拟,更加科学地分配兵力兵器,形成高效的打击方案。

最后,大数据是打破体系内壁垒的有效方法。我军刚刚进行了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改革,很多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原有的各军兵种之间的差异和壁垒很大。此前,各军兵种之间各自为战,各自拥有自主的指挥平台,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规模不等、格式不一、质量各异,无法实现共享。通过大数据加强一体化指挥作战平台的建设和数据共享,加强各基层部队搜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的意识,可大大提高体系作战能力。

当前,依靠经验直觉进行作战指挥的优势正在急剧下降,大多数军事强国已经认识到利用国防大数据的意义,将大数据技术作为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军投入巨额资金,确定了“数据支持决策、弹性系统设计、网络空间战、电子战与电子防护、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主系统和人工系统”等重点研究领域。对于我国来说,加强国防军事数据的发展建设也刻不容缓。充分利用国防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树立大数据理念、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构建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对推动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