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有云服务争战 劲刮网络风

自微软鲍尔默5月在上海高调宣布Azure云服务落地以来,中国公有云市场就一直爆点不断。然而,相比于综合型服务商(如华为、微软和IBM等)和传统商业数据中心服务商(如电信运营商、世纪互联和万网等)的抱团合作,最让笔者期待的是,本土互联网企业的排兵布阵。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IT大佬主导的云计算平台的主要用户还是传统企业,这些企业的云计算需求目前还尚不迫切;其二,亚马逊Web服务(AWS)的海外成功,一直为互联网企业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间,人们期待能有新一代中国互联网新星由此诞生,裹挟着中国千千万中小企业群体的创新长尾。
 
追逐“大佬梦”
 
占据全球云计算服务霸主位置的亚马逊Web服务(AWS),发展历程也就十几年。2001年,AWS的前身,亚马逊电子商务开始为线下零售商提供网站技术支持和运营;次年,AWS有偿服务模式开始启用;2006年左右,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逐渐聚焦于平台层和服务层,形成了亚马逊弹性计算网云(Amazon EC2)、亚马逊简单储存服务(Amazon S3)、亚马逊简单数据库(Amazon SimpleDB)、亚马逊简单队列服务(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等系列服务。其中以弹性计算云EC2最为知名。
 
循着亚马逊Web服务的模式,国内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也早已在云计算领域开始发力。这其中,阿里云的成长路径与亚马逊较为接近。
 
阿里巴巴也是从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阿里云(飞天开放平台)建立的初衷,一方面是服务于内部业务,如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平台;另一方面是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随后,阿里云通过收购万网,在解决运营牌照问题的同时,也快速积累了客户和数据中心运营经验。
 
阿里云目前主要提供IaaS和PaaS两个层面的服务。其中,IaaS服务包括弹性计算服务(ECS/SLB)、开放存储服务(OSS)、开放结构化数据服务(OTS)、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DS)、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PaaS服务则是云服务引擎(ACE)。
 
尽管走的都是“云计算当公共服务”的路子,但阿里云更爱强调自己提供的是“数据分享第一平台”,使用的技术也是“云计算加数据”,比如聚石塔和淘宝的开放平台。
 
现在,已有数万个网站、游戏和应用聚集在阿里云平台,每天可支持上亿用户直接或间接访问。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很早就尝试和中国电信各层面展开合作,为智慧城市提供开放业务,为客户提供数据聚合、实时管控、智能分析和灵活协作的电信服务能力。
 
闯进“混小子”
 
6月初,电商领域的“混小子”京东,宣布布局云服务。就此打破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三大巨头鼎立的格局。而担纲京东云计算和开放平台重任的技术副总裁,此前曾任亚马逊AWS S3技术负责人。
 
京东一口气推出的云计算服务包括京东云鼎、京东云擎、京东云汇和京东云峰等四大解决方案,全面面向京东卖家、物流合作方、电商服务商以及个人开发者,提供京东系统开放接口、服务交易市场电商应用云托管平台、应用开发云平台、社区生态环境等电商云服务,打通完整的电商云服务链条。
 
不得不说,京东的云服务开放平台现在尚处于起步阶段,也还没有形成服务生态体系;尤其在大数据建设上,更不足以同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相比。但毫无疑问的是,京东在云平台的战略方向是选对了。而未来能否快速上位,还要看他能否把“混不吝”的作风发挥出来,借电商云(jcloud.com)的优势在云服务上转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