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资本市场 机器人产业创新提速

随着人工成本的快速提高,以机器人替代人工的动力远较以前强烈,其产业前景极为广阔。资本市场的助力,加速了其技术的创新进程,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

两年前北京的地铁还需人工检票进站,现在乘客只需在自动刷卡机上轻轻刷一下即可过关,而自动刷卡机的核心技术就是机器人的应用。其实,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松机器人”)登陆创业板,并且受到资本市场追捧,普通投资者也开始关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受到资本追捧,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首家以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用工程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同时也因为投资者普遍看好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机器人行业前景,拥有863计划“十一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两重身份的王田苗有深入的认识,他告诉《中国投资》:“机器人是具有战略高度的行业,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个行业,中国也不例外”。

从早期的机械手到工业机器人,再到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时代正在慢慢向我们走来,而资本市场无疑将为机器人的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攀登战略高度

工业机器人是指广泛适用的能够自主动作且多轴联动的机械设备。在必要情况下配备有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无需任何外力干预。它们通常配备有机械手、刀具或其他可装配的加工工具以及能够执行搬运操作与加工制造的任务,目前已大量应用于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现代制造业。

“在工业生产中,存在很多单调、机械、频繁、重复和长时间的作业,完全可以用机器人取代人工”,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原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曹祥康告诉记者。

特别是一些在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都需要由机器人来完成。

“此外,还有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作业,如弧焊、叶片制造等,人工完成难免存在误差,因此,从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角度出发,也要由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实现高精度、高质量的工艺需求”,曹祥康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上海、东北等地工厂的技术人员自发地研发机械手,如上海汽车配件二厂研制的汽车灯壳冲压机械手、天津锻压机械厂研制的锻件上下料机械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工业机器人。

1985年,工业机器人被正式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重点,目标锁定在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基础器件开发、搬运、喷涂和焊接机器人的开发研究等5个方面。在原国家计委、原机械工业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院所投入了机器人研发。

1986年底,中共中央24号文件将智能机器人列为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两大主题之一,其主要目标是“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研发水下机器人等极限环境下作业的特种机器人”。

199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工业喷漆机器人PJ-1如期完成。这是我国第一台喷漆机器人。同时,新松机器人前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也完成了焊接机器人的研发。一些工业机器人的商品样机分别在一汽、二汽和南京汽车厂建立了自动喷漆生产线、驾驶室焊接线、弧焊工作站等应用示范点。

在王田苗印象中,还有几大事件堪称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里程碑:

1997年6月18日,一个被机器人业内人士看作是“成功发射返回式‘海洋卫星’”的日子,我国6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试验应用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深海探测能力的国家之一,为新世纪开发海洋资源赢得了主动权。

2007年10月,反恐排爆机器人在公安、武警等进行了装备,一些企业也生产了系列化产品。

2008年1月,在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中,低空飞行机器人成功完成了150米低空稳定飞行,并通过自带的红外传感器实现了对海冰温度的精确测量。同年,水下机器人首次用于我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冰下试验,获取了海冰厚度、冰底形态等大量第一手科研资料。

北京奥运会给了国产机器人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在奥运会期间,我国研制的移动式车底检查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天安门广场车底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