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硬件到智能服务,看长虹如何UP起来?

  提起长虹,外界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军工企业、传统电视品牌上。但随着互联网的向纵深发展、万物互联的IOT时代的加速到来,长虹也在积极谋变。

  昨天,一个叫UP(United Platforms,物联运营支撑平台,简称UP平台)的平台在长虹的绵阳总部解开了面纱。钉科技注意到,或许是UP平台太抽象和专业,当长虹公司首席技术官阳丹和首席数据官介绍完UP平台,在场的许多媒体仍不解UP平台到底是什么东西。

  UP是云平台?是操作系统?还是一个生态的概念?接下来钉科技为大家做个详细解读。

  

从智能硬件到智能服务,看长虹如何UP起来?

 

  UP的背景——长虹转型

  在介绍UP之前,不得不提UP诞生的背景,那就是长虹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发展期。

  近几年来,长虹在家电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这既和行业发展整体低迷的状态有关,又和互联网跨界竞争带来的冲击有关,当然也和长虹自身的一些战略判断有关。

  长虹显然意识到尽快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长虹2013年“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的“新三坐标”智能战略的推出,长虹拉来了新一轮战略转型的序幕。

  在智能化方向,将强化现有终端产品的智能化,拓展新型智能终端,推出系列智能产品;在网络化方向,将加强网络对终端产品的价值提升,强化云平台建设,构建数据分析能力,挖掘数据的价值,构建基于数据的商业模式;在协同化方向,将加强终端的协同,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发展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等业务。

  钉科技认为,长虹的新一轮战略转型,要实现从以前的“产品运营”向“产品+服务”的用户运营转型。而要实现这一点,有三个关键:一是继续丰富、产出高质量的智能产品,二是加强基于智能终端的数据采集和价值挖掘;三是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和产品的输出。

  也就是说,长虹的战略转型,要求长虹比仅仅要做一家有着工匠精神的制造企业,还要求其成为一家基于智造大数据的开放的服务性平台公司。从商业模式和前景来看,单纯的制造公司价值肯定远远不及平台型公司的价值高,后者的想象空间更大。如果长虹转型成功,长虹将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UP的基础——5000万台智能设备+大数据能力+服务能力

  长虹推出UP平台,并不是在零基础上开始的。实际上,钉科技发现,长虹做UP平台的基础是比较好的。长虹的基础有三方面:

  一是智能终端和用户的基础。据钉科技了解,2014年,长虹先后上市CHiQ电视、冰箱、空调以及手机、厨卫等智能终端产品,形成完整的终端布局;目前,长虹智能产品达5000万台,由此产生的设备数据100PB;拥有5000万用户,用户行为数据超过80PB,用户标签15782个,活跃用户超过1200万。

  二是大数据积累和分析基础。据刘东介绍,2013年,长虹和IBM成立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竞争力分析中心,并成立行业首个大数据公司。目前,长虹已拥有100多名高级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是家电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用户行为分析,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庞大服务器资源的公司。目前,长虹实时采集超过1800万台长虹智能电视用户收视行为数据,日均PV12亿次,物联数据的价值开始显现。

  三是O2O服务的基础。2015年,长虹推出“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服务解决方案,推出“点点帮”智慧物业、“妥妥医”智慧健康等业务平台。以点点帮为例,以“社区门禁”为突破口,以人行门禁系统、车牌识别系统、小区ETC系统、车位锁等智能传感识别设施为基础,可开展物业管理、小区社交,以及其它O2O社区增值综合业务,用数据为人民生活服务。

  有5000万智能设备,有超前布局的大数据公司,有一批可以落地的O2O服务,长虹的UP平台的运营有着良好的基础。

  在采访中,阳丹告诉钉科技,UP平台在实际运营中会产生“黑洞效应”,即在目前的5000万台智能设备的基础和大数据及服务的基础上,会吸引更多的设备加入进来,从而产生更多的数据和衍生更多的服务,实现协调共赢发展。

  

从智能硬件到智能服务,看长虹如何UP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