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智商越来越高就不配拥有人权吗?

  几年前,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和法律权利的话题可能只会在科幻小说中出现。但这只是过去。我们现在是否也需要思考AI的权利了呢?

  你必须争取的AI权利

  大家都已经清楚地知道,人工智能机器在复制人脑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所拥有的神经元比蜜蜂和蟑螂等生物还要多,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

人工智能智商越来越高就不配拥有人权吗?

  而大型的项目旨在创造更多的生物合成算法,目的是复制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而不只是简单地模仿我们的记忆方式。此外,还有一些项目旨在将人类意识转化为机器形态,或者类似于所谓的“OpenWorm”项目,这一项目旨在为微小的雌雄双性线虫构造出人类的神经连接体(即中枢神经系统的连接图),而这是人类迄今所能完成的唯一一幅完整的神经连接体。

  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75名行业专家中有90%的人认为,到2075年,人工智能可以达到与人类对等的水平。

  在我们达到这个水平之前,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超越动物智能,我们将不得不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的权利与我们给动物定义的“权利”之间有什么关系。想象一下,强迫智能电梯上下移动的行为可能是很残忍的。几年前,英国科技作家比尔·汤普森曾写道,人们在开发AI产品时总是倾向于不伤害到自己,“这反映出人们总是认为人工智能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具有独立的思维。”

  然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关乎到人工智能是否具有合法权利。简单地说,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授予它们某种形式的法律人格呢?这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荒谬,也不代表在我们的社会中AI已经“上升到了”某种特定的地位。但是这反映了目前AI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并且将继续发挥作用的角色。

  非智能律师时代的智能工具

  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假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斥着非智能工具的世界。我们可能会谈论枪支管制的重要性,但我们仍然会判定持枪伤人的那个人有罪,而不是枪支本身。如果这把枪本身是有缺陷的,那么我们就会追究制造枪支的公司的责任。

  到目前为止,这种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直接运用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世界。1984年,一家名为AthloneIndustries的美国公司的所有者被告上了法庭,因为人们认为他们的击球训练机器太过残暴。该案之所以值得提起,是因为法官宣布诉讼是针对Athlone公司,而非击球机器人,因为“机器人不能被起诉”。

  2009年,一名英国司机在他的GPS系统指示下沿着一条狭窄的悬崖边行驶,结果导致他被困,不得不被警察拖回主路。尽管他将问题归咎于技术,但法院认定他犯有疏忽大意的错误。

  然而,今天(当然也包括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昨日的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太多差异。像自动驾驶汽车或机器人这样的智能设备不仅会被人类使用,而且会被支配——当然,之后它们会独立完成指令。智能设备能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自行收集和分析信息,然后做出决定。这也不能完全责怪技术的创造者。

  正如华盛顿乔治城大学的法学教授大卫·维拉德克所指出的,在这一领域少数的深入案例研究中,有大量的个人和公司参与了人工资能组件的设计、修改和整合,因此很难确定谁来负最终的责任。当谈论人工智能的“黑匣子”时,这个系统是非常难以捉摸的。

  大卫·维拉德克曾写道:“一些组件可能是在人工智能项目还没被构思出来之前就已经被设计出来了,而组件的设计者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设计会被纳入任何人工智能系统,更不用说那些造成伤害的人工智能系统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责任归咎于一个并没有参与到人工智能系统的完成和操作过程中的组件设计者,听起来并不公平。法院可能难以判定,这样一个组件的设计者是否预见到了所发生的危害。

  公司所扮演的角色

  赋予人工智能一个法律上的实体地位并不是完全没有先例的。公司长期以来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可以拥有资产,或者被起诉,而这些事情不必须以首席执行官或执行董事的名义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