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线上渠道定价规则
从渠道角度来说,成本 100 元的产品,对应在国外线上渠道售价 300 元,是一个比较能接受的价格。
而要在国外电商渠道上获得比较明显的价格优势,定价一般要在同类国际大品牌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在过去两年里,亚马逊推行「全球开店」计划,提供了一条门槛低,覆盖范围广的销售渠道。通过亚马逊平台发货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货物发到国外专门提供仓储物服务的第三方仓库;另一种方式是将货物发至亚马逊自营的仓库里,用户下单后,直接从亚马逊的仓库发货,这种方式称为 FBA(Fulfillment By Amazon),这也是买家体验最好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算一个头程运费,也就是将货物发到国外仓库的运费。这个过程中,有两种常见的运送方式,一是空运,二是海运,如果产品重量轻、价格高、需要较快的周转时间,就选择前者,反之选择后者,这样可以省一笔资金。头程运费的差距为 3% ~ 10% 之间。
亚马逊每卖一件物品会收 10% 的佣金,电子产品大部分为 8%,少数在 5%。
当产品出货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报关出口,有机会拿到额外 2% 的出口退税。至于为什么是 2%,这里解释一下:如果要拿到 17% 的出口退税,采购成本通常会比不含税的报价增加 10% 以上,否则供应商不愿意开增值税票。然后退税时按照进项发票计算退税金额拿到 BOM 成本 7% 的,所以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售价的 2% 了。
也有人会选择不在亚马逊开店,而是通过第三方店铺分销的方式售卖产品。第三方店铺在平台操作、客服、优化产品广告、物流等各个方面相对经验都会丰富些。到了货物售卖得好,出货量膨胀的时候,可以申请成为 Amazon Vendor,直接做平台的供应商,这跟国内京东的渠道自营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一种情况,不直接给海外电商供货,而是通过像 DX 这种在深圳的跨境电商平台,供货时发到深圳的仓库,然后再由仓库通过邮政小包、快递等形式发给最终的客户,这种方式,电商平台既不会产生库存也不会压货,但给客户的发货时间周期需要 10 天甚至到几个月,买家体验比较差,因此产品价格一般会更便宜,但实际上对供应商来说毛利还不错,能到 20%~30%。

线下渠道定价规则
这里说的线下渠道是指国内,定价通常为成本 3 倍的价格。从体验店/创业咖啡、KA卖场/精品店、到机场/Apple 授权店,店铺佣金从 30% 递增到 50% ,相应毛利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小。产品卖出去对于创业咖啡厅来说算是额外收入,他们拿 30% 左右的佣金就已经感到满足了;KA卖场/精品店则要收取更高的佣金,一般小品牌为 40%~45%,大品牌为 30%~35%,许多小品牌产品在为大品牌的佣金埋单;在机场/Apple 授权店这样的渠道,则要收取 50% 的佣金,也就是说产品售价的一半,店铺都要收走。另外一些情况下,店铺需要做活动,供货价需要打折,但又要求额外支付 5% 的广告费和活动经费,这样店铺佣金总体上也会增加 。

一些通用定价技巧
同一款产品打算同时做线上和线下时,需要满足线下至少 40%~50% 的佣金要求,虽然这会导致价格在线上竞争力不足,不过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仅通过线上渠道是很难将产品销售出海量的。如果可能,可以把产品做成不同的版本售卖,如变换外观、加减功能等,这样的做法大多为了分别面向线上、线下渠道,使线上版本有价格竞争力,线下版本维持经销商利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