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VR狂热背后 设备价差达千倍 产业存“虚火”

  “VR在房地产领域率先介入的是样板间。”该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VR样板间是根据真实样板间的比例和设计制作场景,核心是VR技术,载体则是VR设备。

  该负责人表示,相比传统看房模式,VR样板间的优势一是在于节约时间和建造成本,例如:VR样板间的建模造价一平只要几百元,建造一套实体样板间动辄数十甚至数百万元。二是解决地缘局限问题,举例说:在开发商还只有一片空地时,客户就可以通过VR看到未来的家,特别是跨国、跨区域的房产销售,VR样板间的作用更大。三是实现个性化定制,解决实体样板间风格雷同的问题。

  场景三:没赶上日出在山底下也能看

  VR技术还渗透到了旅游领域,为游客增加乐趣、多元化的了解景区内涵。西安一家VR内容团队在去年初上线了首批21个VR内容,已经和数十家5A级景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该机构运营主管马得文介绍,游客可以在华清池、华山等景区感受VR带来的吸引力,由于赶上了产业“风口”,该公司在去年已获得来自北京的百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

  以VR在华山景区的应用为例。众所周知,由于华山险峻,景区常常要控制客流量,以避免因人数过多而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在游客购票和等待的票务大厅内,早在去年国庆节前已就设立了虚拟现实体验区。可在等待过程中,游客难免会有情绪波动,现在就可以先通过头盔里的场景,体验走在长空栈道、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如果没有赶上看日出,同样可以在虚拟场景里站在朝阳峰顶、脚踏云间看日出。

  景区相关负责人认为,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示华山不仅能让游客了解景区文化,避免上山不知华山事的尴尬,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游客在等候过程中的焦躁,对景区形成更好体验。

  泡沫显现

  设备参差不齐,售价从几十元到数万元

  VR产业风头正盛,看似前景一片大好,但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由于产业和资本的驱动,国内无数大小厂商蜂拥而入,在众多吹嘘者甚至造假者的浮夸演绎下,体验参差不齐,标准混乱不堪。当前的VR产业泡沫已开始显现,这种“虚火”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刘涌介绍,根据接入终端不同,业内把VR头戴硬件设备粗略地分为三种:连接PC/主机使用的称为VR头盔,插入手机使用的称为VR眼镜(或眼镜盒子),可独立使用的称为VR一体机。他说,不同设备的价格会差很多,体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少只能算山寨货。”

  记者5月26日登陆IT信息网站“中关村在线”进行查询发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搜索结果多达70款,其中既有索尼、HTC、Oc-ulus这样大厂商推出的产品,指导价从四五、千元到数万元;也有一些构造简单或者其他行业厂商的“跨界之作”,价格多在千元以内,消费者甚至花四、五十元就可以购买一款插入手机的VR眼镜。

  随后记者在西安的一些商场也发现展示、销售中的VR产品有十多种,价格从两、三百元到七、八千元不等。

  不过,一些“屌丝”的VR产品却备受争议,即便它是大厂出品。此前谷歌推出纸糊的VR产品Card-Board,就被外界批评为“价格非常低廉、只适合尝鲜,体验效果太入门级了,会伤害整个VR产业。”

  易观智库分析师告诉记者:“VR技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许多低端产品涌入市场,带来的最坏影响就是,导致个别消费者认为VR产品不过如此,甚至觉得VR就是个不值钱的东西,这是不利于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

  资本蜂拥而至

  沉浸感、眩晕感是硬伤

  种种迹象表明,VR正在成为各行业青睐的新风口。在游戏娱乐领域,VR主题公园是比较热的一个商业模式。此前有消息称北京将筹建国内、乃至亚洲第一家VR实体体验馆重沉浸主题公园。

  VR也成为影视巨头布局的方向。今年以来华谊兄弟、暴风科技、奥飞娱乐、华策影视也纷纷通过收购、投资等手段介入。

  产业发展的火热同时在资本市场上演。Wind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虚拟现实指数累计涨幅167.71%,其中最猛的暴风科技,一度凭借VR概念创造了连续29个涨停的神话。据不完全统计,如今A股市场上的VR概念股已经接近30只,其中真正和VR关联的公司不足三成。

  “由于VR产业的预期很热,不少公司进入只是为了圈钱而已。”中信建投投资顾问孙佳欣介绍,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缺乏好的概念,VR市场空间可观、有话题性、门槛又不高,自然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他认为,如果只是为了圈钱而来那么VR是没有未来的,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提高技术、降低成本,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行,这需要设备厂商、投资方、平台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