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智能手环来说,健康管理到底是不是一张好牌?

  第二,当微信运动可以零成本让用户了解运动情况,各种手环这些方面的基础功能已经没有意义。

  第三,当智能手机越来越完善,手环作为配件的定位需要改变,从小米手环2增加屏幕可以看出,小米手环在做出改变。

  而仅剩的,作为有更多功能的饰品,小米手环却有价值,但这并不是小米想做的。从华米科技大力推动更多功能、定价更高的Amazfit可以看出,小米手环在转型。“破局者”或再次成为健康手环的“守门人”。

  补充一些,其实拉卡拉等企业也推出了具有公交卡等功能的智能手环,让产品有更多使用场景,但这些不是刚需,产品也未成为爆品。

  再思考:健康管理到底是不是一张好牌?

  据GfK 2016年对欧洲16国调研结果显示,33%的受访者会使用智能手环、智能配饰、智能手表、在线或手机端设备等产品来监测或管理身体的健康状况。中国的消费者也许没有i这么高的健康管理诉求,但是装逼诉求远高于海外用户,假装爱健身的人也许比真正健身的人还多。

  而且,健康确实是越来越成为大众消费的焦点。在饮食方面,饮食结构正向健康化和品质化方向转变,根据美团大数据显示,2016年健康沙拉类外卖订单增速高达16倍,是外卖大盘增速的5.3倍。在生活方式上,跑步中国掀起井喷式热潮,蒋方舟甚至将马拉松比作“中产阶级的广场舞”。

  2014年与小米手环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华为手环,二者从手机领域打到手环领域,华为手环的定价远高于小米,定位保持在健康管理,是“守门人”。今年6月发布的荣耀手环3,还打出了连续心率检测、专业睡眠监测、50米防水等运动健康卖点。

  可以看出,无论是曾经的“破局者”还是“守门人”,在几经探索之后,还是选择了最初的健康管理这条路,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康管理将是中高端智能手环数一数二的使用场景。

  那么,如何打好健康管理这张牌呢?

  第一,要加强健康信息的获取。运动爱好者有对于运动轨迹追踪、卡路里消耗、体脂变化等需求;女性消费者有对紫外线、空气PM值等监测需要;老年人,更是有对于血压、血糖、心率等方面的健康监测“刚需”。智能手环需要持续拓展健康信息的广度,突破传统的计步、睡眠监测、心率监测三大基本功能,打造新的竞争力。 同时,提升健康监测信息的准确度,是建立用户信任的基础。虽然不期待智能手环的监测功能与精密的医疗设备相比拟,但至少要远远超过手机APP的准确度。与权威医疗机构合作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提升健康数据分析和预测。让智能手环从“玩具”蜕变为用户的贴身“家庭医生”,尤其是在塑体美容、健康保健方面,例如运动热量消耗及分析建议、疲劳度及压力分析、定期出具用户个人的健康状况报告等。做好健康状况预测同样是刚需,通过心率、血压、体脂以及运动情况的分析,结合用户每天的饮食及身体状况记录,发布健康提示及预测,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或将获得中产阶段的青睐。

  第三,拓展健康数据的应用,形成健康生态圈。如在用户心率、血压出现异常时,手环能够自动提示是否需要拨打紧急电话、查找附近药店;在开展睡眠质量、人体疲劳程度分析之后,手环能够自动推送养生食谱、购买链接等信息。逐渐增强健康提醒方面的人机互动和应用,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挖掘潜在的商业价值。

  有关手环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想象还有很多,在电影《摆渡人》的结尾,梁朝伟的手环已不仅具备心率监测的功能,而成为了“摆渡人”的感应器,一旦有向他寻求心理摆渡的人靠近,手环都会自动发起警报。这虽是电影里臆想的情节,但也期待智能手环在未来实现更多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