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价值是否被高估?

  将近30年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和斯蒂芬·罗奇曾一言激起千重浪—他们指出,人们数以十亿美元地大量投资在信息技术上,然而并无任何证据显示它推动了生产率增长。

  当时商界每年都在以数千万的数量购买电脑,而微软那时也才刚刚开始公开招股,为比尔盖茨网罗到了他的第一桶金。后来广为人知的“生产力悖论”,则因为全国统计数据显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率增长不但没有加速,而且还在下滑。对此索洛还嘲笑说:“我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见到计算机时代己经到来,就是在生产率的统计数据里看不见。”

  时至今日,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历史性时刻,它来自一项创新革命:最近被大肆炒热的物联网—通过把机器和物品连接到数码网络的一项发明。通过感应器、标签、还有其他联网的数码工具,我们现在可以把实体世界数码化、程控化、可测量化、最终达到优化。就像以前电脑带来的新时代,似乎自此开拓了无限可能性,各种预测显示前途无量,甚至连数据都在告诉你:一场生产率的风暴要来了。

  一年前,著名研究顾问公司高德纳在“未来即将大热的技术趋势曲线”报告里,认为物联网已经在“技术发展成熟”曲线的高峰上。

  随着有关“物联网带来生产率革命”这一说法的质疑四起,我们是时候来回忆下,索洛和罗奇定义计算机生产率悖论那年,发生了什么。

  进入正题之前,首先得知道,其实大部分商业巨头们都无视这一生产率悖论,他们坚称信息技术显著提高了他们公司运作以及决策的质量和速度。信息与通讯技术上的投入仍在不断扩大,即便宏观经济上的回报率依旧“无法显示”。

  这似乎就是答案。上世纪90年代末,经济学家艾力克·布林约尔松和洛林·希特曾经反证驳斥了生产率悖论,通过衡量服务业生产率的方式揭示问题所在,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技术投资与实际生产回报之间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