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可穿戴设备虚火显现退烧迹象

  “他们把创新与制造产业想象的太简单,反而又在概念和商业上想的太多”,邵国光向TechWeb表示,国内这一批跳进可穿戴设备大潮中的创业者充满浮躁心态,甚至是在提前透支外界对整个市场的红利预期,“稍微相关的股票都涨了很多轮,很多创业团队产品还没有成型就拿到大量投资和高估值,我们都看的心惊肉跳,这个市场远未成熟,泡沫很大。”

  短期绽放希望渺茫

  有评论家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畅想是:嵌入皮肤、溶于肢体、可随时扩展、高智能化。如果从这几个标准来衡量,眼下的产品还远不及格。

  而这时候就给可穿戴设备下“替代智能手机”的注解,显然也不太合时宜。现阶段来讲,许多可穿戴设备只能算是手机的附庸产品,通讯、社交等功能以手机为基础,可穿戴设备只是起到一个拓展的作用,且拓展的领域是智能手机本身无法独立完成的功能需求。

  体育运动与医疗健康是最符合上述特点的垂直领域之二,不过以目前中国人普遍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来说,做大市场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开发产品,透彻研究需求也是王道。

  “苹果iWatch做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做出来,代表这个领域真的难度很大”,360随身WiFi负责人、奇酷网总经理朱明华认为,做可穿戴设备技术与用户需求点的把控要平齐,现在大家说的泡沫其实一种是技术不到家,另一种是热钱太多。

  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不管是创业者还是VC,都存在借可穿戴概念炒作甚至投机的现象。市场热情有退烧迹象,2014年出现颠覆感官和市场的好产品,希望依然渺茫。

  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毕竟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更新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真的有一种智能口罩能帮助人们应付北京的雾霾问题,相信一定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