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吸!透过雾霾看智能家居未来

  

雾霾,智能家居

  2014两会落幕,由于每年的保留节目“总理答问”不够精彩,中国人民只好把吐槽臆断的精力都放在了代表委员们的雷人语录上。除了“禁水浒”的李海滨、“不能给老百姓脸”的冯大中,微博上被喷最多的,无疑就是环保部长周生贤同志了——“雾霾正在好转,老百姓还没感受到。”

  显然,[email protected]��栋_机器学习 在微博上发出了天问“能不能研究一下,让北京天天刮风?”,一众业界大佬却无人敢答。因为把中国最会吹的人聚在一起很难,举国之力也只能保障他们开10天会,哪个企业会承担这样的运营成本呢?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在解决不了雾霾围城的前提下,大家还是现实点吧,别以为出门戴口罩,回家不需要。即使在门窗紧闭时,家庭内部环境也不是密闭的,外界空气仍可通过缝隙渗入室内,按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8升/秒/人的新风量标准(人对于室内空气流通体感舒适的最低要求,小于这个数值,人会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估算,当房间内有2个人的时候,渗入量至少为57.6立方米 /小时。

  正所谓“同呼吸,共命运”,雾霾让国人头疼不已,但也炒热了一些行业,催生了一大批空气检测、空气净化的产品。不仅如此,围绕着空气议题的智能家居,也成为新兴的智能硬件领域、传统的家电企业、互联网公司共同聚焦的热点,引发了大量企业和资本进入。今年1 月份,谷歌宣布以32亿美金高价收购美国智能空气企业NEST。

  作为一款家庭恒温器,NEST可以通过记录用户的室内温度数据,智能识别用户习惯,并将室温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NEST可以提供API 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创建软件、硬件、服务等并将其和自动调温器连接在一起,通过利用NEST的传感器、控制芯片和算法等,来更好的检测、调整房间里的各个家电的运行情况。同时NEST拥有24小时实时网络连接,可以远程查看、监控和进行设备操作。

  这也正是NEST的强大之处,它并不是一款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开放平台,可以通过接口允许更多开发者接入各自的产品,有无限的扩展空间。

  啰嗦这么一大堆就是告诉你,由于有“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主控中心和连接点”这样的根本不次于“家庭娱乐中心”“占领客厅”的野心和胡萝卜存在,科技巨头才会为空气净化和监测这个产业的进步买单。

  寻找中国的NEST,这已经不是创新者们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话题,直接就是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刚需。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中国的NEST更需要一种更为亲民的路线和方式,不能只是阳春白雪的炫技。那么中国的NEST在哪里?在国内目前涉足这个领域的主要有三类企业,存在三种模式,从中最有可能产生出中国的NEST。

  第一类是一些做智能硬件的创业团队,这类团队的特点是创新型强,灵活迅速,可以聚焦在产品的创意和定义上,没有历史包袱,资金来源主要靠融资。比如,创业一年多的iKair主打的就是“家庭环境管家”,他们在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展开预售。其创始人王永涛年初撰文称“我们有信心成为中国的NEST”,显然已经将NEST是为榜样。我称之为“创客模式”。

  第二类是以海尔为代表的谋求朝着智能化,互联网方向转型的传统家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