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拉帮结派”找兄弟:小米挑起物联网大任,布局智能家居生态

小米

  Yeelink的姜兆宁一心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家居产品却销售无路,来自小米科技的雷军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线上闪购却不愿冒研发之风险。然而某一天,当姜兆宁遇上雷军,二者各取所需,互利共生,一条独有的合作之路在小米面前展开。小米的未来似乎更宽广了。

  小米科技,尽管以出色的硬件设备为人们所熟知,该公司始终以“互联网公司”自居。

  一家称得上“互联网公司”的公司,可以代表着很多含义。低分销成本、网络效应以及拥有大量渠道是互联网业务中公认的三个关键特征。诚然,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的确具有以上三个特点,但是在它的物联网战略计划中,又该如何体现这些特征呢?

  在过去的几年里,小米科技稳步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居设备产品——包括智能相机、血压监测仪、智能插座等等。然而很少有人会提及这些设备背后真正的制造商并不是小米,而是第三方公司。雷军反复强调小米科技自己生产的产品只有三个分类,分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视和机顶盒以及路由器。但是倘若雷军所言不虚,那么小米将如何从外包的物联网设备中获得利润呢?而对于小米的合作伙伴们,又能从小米那里获得那些好处?

  小米科技将对中国的物联网发展或者其他新兴的市场造成何种影响,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仅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小米同Yeelink——位于青岛的技术创业公司,在小米网上出售智能灯——的合作关系向我们说明了小米正在不断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设备热潮做好准备工作。

  创新智能灯进行时

  和大多数的创业者一样,在无数个空闲时间里,姜兆宁和刘达平俩人一直在寻找创业的机会和点子。数年来,他们设计了各种创业计划和模型,但都徒劳无功,知道2012年10月的某一天,一条有关飞利浦生产的智能调色灯Hue点亮了俩人沉睡的大脑。他们当机立断离开了朗讯科技公司,决定自立门户在中国也设计出这样的产品。

  “我们坚信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迅猛发展,家居自动化市场也会受到刺激不断繁荣起来,这就是我们成立Yeelink的初衷,”创始人姜兆宁说道,“我们选择照明灯具作为起点是因为我们觉得照明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并且互联网的连通性可以为这日常必需的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紧接着,姜兆宁和刘达平找到了小米寻找进一步发展。俩人设想了公司的第一款产品,Yeelight Blue,功能基本和飞利浦的Hue相似,但是却比Hue更人性化也更加便宜。另外Hue通过无线个域网(Zigbee)连接手机和灯具,而Yeelight则采用Wifi和蓝牙作为连接媒介,同时也降低了电量的消耗。

  “我们选择了一个进入门槛比较低的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单个地出售我们的产品,不像飞利浦的Hue,只能三个起售。我们的定价在每个20-30美元之间,所以即便用户不是对此非常感兴趣,随手买一个也无妨。”姜兆宁解释道。

  姜兆宁和刘达平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Yeelight的工作原型建立。姜表示如此的高效率要归功于他们的通信工程师背景,他认为在所有技术技能中,通信工程可以归在技术的顶层。当他们公开演示了Yeelight的设计理念后,俩人于2013年初加入了一个位于深圳的硬件设备孵化器项目——HAXLR8R。

  

小米1

 

  根据姜兆宁的说法,虽然HAXLR8R项目确实给他们的团队提供了一些种子基金,但也仅此而已,他们发现从著名风投公司那里获得融资不太可能。

  “他们承认我们的创意十分有趣,但是他们并不觉得这种智能灯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姜回忆道,“他们根本不把我们的智能灯当一回事,也不认为会有多少发展前景。”